|
國旗 |
【國名】 大韓民國 (Republic of Korea),簡稱“韓國” 。
【國旗】 太極旗,是1882年8月由派往日本的使臣樸泳孝和金玉均在船上第一次繪製的,1883年被高宗皇帝正式採納為朝鮮王朝的國旗。1949年3月25日,韓國文教部審議委員會在確定它為大韓民國國旗時作了明確解釋:太極旗的橫豎比例為3:2,白地代表土地,中間為太極兩儀,四角有黑色四卦。太極的圓代表人民,圓內上下彎魚形兩儀,上紅下藍,分別代表陽和陰,象徵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條陽爻代表天、春、東、仁;右下角的坤即六條陰爻代表地、夏、西、義;右上角的坎即四條陰爻夾一條陽爻代表水、秋、南、禮;左下角的離即兩條陽爻夾兩條陰爻代表火、冬、北、智。整體圖案意味著一切都在一個無限的範圍內永恒運動、均衡和協調,象徵東方思想、哲理和神秘。
【國徽】為圓形。圓面為五瓣的木槿花,中間為陰陽圖案。綬帶上寫著“大韓民國”。
【重要節日】8月15日,紀念從日本殖民統治下光復(1945年)和大韓民國建國(1948年);10月3日開天節,傳說中的古朝鮮建國日。
【國家政要】總統李明博(Lee Myung-bak),2007年12月當選;國務總理鄭雲燦(Chung Un-chan),2009年9月出任。
【人口】4874.7萬,全國為單一民族,通用韓國語。50%左右的人口信奉基督教、佛教等宗教。
【首都】首爾 (Seoul, 舊譯“漢城”) ,人口1003萬。2003年12月,韓國國會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 )遷往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最終確定並正式公佈了新行政首都的地址,位於韓中部地區的燕歧—公州將成為新的行政首都。韓國政府定於2007年7月在燕歧-公州動工建設新行政首都,在2020年和2030年分別形成擁有30萬和50萬人口的城市。自2012年至2014年,韓國主要國家行政機關將遷往新行政首都。2004年10月,韓國憲法法院裁決,韓國國會2003年12月通過的《新行政首都特別法》違反憲法 。韓國政府制訂的將行政首都從首爾(舊譯“漢城”)遷往中部地區的計劃將因此被迫停止執行。2005年1月,首爾(舊譯“漢城” )市市長李明博在漢城市政府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把漢城市的中文名稱改為“首爾”。首爾歷史悠久,古時因位於漢江之北,得名“漢陽”。14世紀末朝鮮王朝定都漢陽後,改名為“漢城”。近代朝鮮半島受日本殖民統治期間,漢城改稱“京城”。1945年朝鮮半島光復後,更名為朝鮮語固有詞,羅馬字母標記為“SEOUL”,語意為“首都”。
【行政區劃】現有1個特別市:首爾(舊譯“漢城”)特別市;9個道: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忠清南道、全羅北道、全羅南道、慶尚北道、慶尚南道、濟州道;6個廣域市: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自然地理】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的朝鮮半島的南部。東、南、西三面環海。面積9.96萬平方公里,半島海岸線全長約1.7萬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地形東北高、西南低,山地面積約佔70%。屬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3°C,降水量約1300~1500毫米。冬季平均氣溫為零度以下。夏季八月份最熱,氣溫為25攝氏度。三、四月份和夏初時易受颱風侵襲。
【簡史】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成立,李承晚當選首任總統。1960年李承晚在全國性學生運動中下台。1961年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此後長期執政,期間韓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1979年樸正熙遇刺身亡,全鬥煥發動政變,並於1980年出任總統。1987年韓國當局迫於民主運動壓力修改憲法,實行總統直選,同年盧泰愚當選第十三屆總統。
第十四至十七屆總統分別為金泳三、金大中和盧武鉉、李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