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稱,日本海上自衛隊保持著優秀作戰的傳統。 |
但是,文章稱,原始數值也會給人誤導。原因有三:首先,軍事家愛德華(Edward Luttwak)就曾指出,除非在作戰時得到實際運用,否則武器就像是“黑盒子”一樣。沒有人肯定地知道這些武器是否可以像預期那些發揮作用。軍事技術價值真正的檢測者是戰爭,而不是技術規範。美蘇間的海軍競賽同現在中日間的軍事競爭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年,蘇聯的海軍在表面上看起來很威風。但是,在冷戰期間,從粗心的船舶操作到生銹的船體外殼,蘇聯戰艦在公海上的表面顯示出了明顯衰落的徵兆。中國軍隊可能也有所隱藏。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素質以及日本海員的能力,可能將部份或完全抵消中國軍隊在人數上的優勢。
第二,在戰爭中存在著人的變量。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其著作《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The Naval War of 1812)中將美國海軍同英國皇家海軍在單船決鬥上的勝利歸功於船舶設計和建造的高品質以及卓越的戰鬥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材料和人的因素。而後者則靠航海和射擊技術,以及將自己與其它海軍區別開來的無數先進特徵來衡量。這些特徵不是靠水手坐在港口拋光武器就能得到來,而是要靠實際的出海經驗累積而成。一直以來,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亞洲海域持續高密度地進行單獨或聯合海上軍事活動。而中國軍隊的活動卻相對遲緩。所以,日本擁有人員方面的優勢。
第三,僅從戰艦數量上來看問題是具有誤導性的。在東北亞地區,不可能存在單純地戰艦交戰。中日兩國在地理位置上非常接近。它們的陸地,包括離島,本身就是永不會沉沒的航空母艦和導彈發射平台。通過適當的武裝和強化,陸地基地就可以成為強大的海上力量的工具。所以,我們應將兩國地面火力的因素納入考量範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