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譯:中美競爭白熱化 韓國望做搭橋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4 01:13:47  


文章稱,現在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不應該用冷戰時期的思維判斷中美關係走向。
 
  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曾說過,橋樑的作用不同於“平衡”的角色。而為了尋求同美國發展更平等的有關係,盧武鉉期待韓國可以成為東北亞的“平衡者”,但華盛頓明顯對首爾這個外交政策背後的意圖不是很肯定。平衡戰略造成了外界對韓國的懷疑,認為首爾將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的態度,而這顯然增加了盟國間的外交摩擦。

  文章稱,現實主義者視國際社會為一個無政府主義的結構,並沒有一個可支配一切的中央權威。從這一角度來看,要在中美之間實行“搭橋外交”戰略可能沒有那麼容易。

  韓國經濟研究院國家安全專家李春坤(Lee Choon-kun)說:“當中美間沒有衝突時,(同中國和美國都保持親密關係)是可能的。對韓國來說,最好的辦法是發展自己的力量。如果這很困難,那麼韓國應該依靠盟友美國或同日本保持親密關係。當我們由於公眾情緒而無法保持同日本保持穩定的友好關係時,我們需要獲得美國的支持。否則,我們就有可能被冷落。”

  韓國中央大學的金泰鉉則認為,對於諸如韓國、緬甸和哈薩克斯坦這樣在地理位置上易受攻擊的國家來說,戰略選擇應該要讓鄰國或相關國家與它們產生利益關係,這樣它們才能彼此牽制。

  他說:“例如,如果俄羅斯要穿越朝鮮和韓國鋪設天然氣管道,中國可能無法按照自己的意願發揮它的力量。因為如果自己的經濟利益遭到破壞,俄羅斯可能會介入阻止任何政治上的不穩定因素。當大國的利益涉及其中時,它們就會互相牽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