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港人攝入的“無機砷”近半來自飯和粥。(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2月21日電/食物安全中心昨發表總膳食研究第二份報告,發現檢測的600個食物混合樣本中,51%含有致癌物“無機砷”(俗稱砒霜),當中以蕹菜(又稱通菜)含量最高,其次是鹹蛋和蠔。
香港文匯報報道,食物安全中心表示,港人從膳食攝入“無機砷”份量屬中等,但無超出可增加患癌風險水平,無需改變現有健康飲食建議。惟港人攝入的“無機砷”近半來自飯和粥,建議市民煮飯前徹底洗米,並要倒去洗米水,或考慮增加進食其他穀物。
可引致癌症糖尿心血管病
砷是一種準金屬物質,分有機及無機兩種形態,可自然存在或由人類活動產生而分布於環境中。而“無機砷”則在工業世界無處不在,食物中亦難免含有小量“無機砷”,這亦是人體攝入“無機砷”的主要來源。而“無機砷”本身是致癌物質,可引致癌症、皮膚病患、心血管系統疾病、神經系統中毒和糖尿病。
食安中心較早前檢測600個食物混合樣本,發現所有食物組別中,“蛋及蛋類製品”的“無機砷”含量最高(每公斤含23微克),其次是“魚類和海產及其製品”(每公斤含15微克)。單項食物則以蕹菜的“無機砷”含量最高(每公斤含74微克),其次是鹹蛋(每公斤含58微克)和蠔(平均含量為每公斤58微克)。
攝入低於標準無需改變飲食
至於一般市民每日攝入“無機砷”的份量,則為每公斤體重0.22微克,攝入量高的市民約為0.38微克。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衛準則,人類每日攝入每公斤體重3微克的“無機砷”,始有可能令患肺癌機率提高0.5%。食安中心指出,港人相關攝入量低於標準,研究結果亦無充分理據,令市民改變現有基本健康飲食建議。
惟研究指出,港人從飲食中攝入的“無機砷”,53.5%來源為“穀物及穀物製品”,白飯更佔總攝入量45.2%。中心建議市民可考慮選擇米飯以外的其他穀物,作為膳食的一部分,並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的飲食。
學者稱隨尿液排出影響不大
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港住估計,本港食物被染出含“無機砷”,主要是受工業污染影響。但他表示,是次檢測到的“無機砷”水平偏低,加上有關物質為水溶性,體內半衰期約200小時,其後會隨尿液排出體外,對人體影響不大,籲市民無需過分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