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4日電/幾周之前,《華爾街日報》刊登佩姬.努南(Peggy Noonan)的一篇專欄文章,恰到好處地道出了對這次美國總統競選的看法:它非常重要,同時又非常乏味。
紐約時報中文網3日刊登評論文章稱,的確,今次美國大選的確很無趣。第一,才智方面毫無新意。美國從1964年就開始了同樣的爭論,這次競選只是這場爭論的最新一輪重複。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說奧巴馬總統是一個抱有大政府理念的自由主義分子,想要擊垮商業。奧巴馬則稱羅姆尼是企業的工具,想剝奪祖母們享受醫療保險的權利。
1900年到1936年間,美國的政治體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940年到1976年,巨大的轉變再次發生。但是,美國的大政府與小政府之爭又回到了一個世代之前的原點。候選人甚至不再需要演練爭論過程;他們只需要找到對手的紕漏之處,以便給對手罩上陳腐不堪的標準妖魔形象。
其次,缺乏才智創新的跡象。競選開始時,候選人通常會對各個大學和智庫發表一系列嚴肅的政治演說,勾畫他們獨特的理念。比爾.克林頓(Bill Clinton)打的是新民主黨人的招牌,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則是一位富於同情心的保守派。
然而,意識形態的氛圍已經僵化。候選人們知道,如果他們說了些出人意料的內容,就會遭受富人、年長捐助者,以及那些極其正統的脫口秀主持人的懲罰。所以,如今他們對新的內容只字不提,只顧著提高自己選民地盤里的投票率,同時壓低他人地盤的投票率。
第三,候選人更多地關注那些不了解政治的人群。4年前,貝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發表了一個關於種族的大型演說,內容還十分複雜,米特.羅姆尼則發表了一個關於宗教的類似演講。今年,候選人都沒覺得有發表大型演說的迫切需要。流行的觀點認為,任何關注此類演講的人,實際上已經選定了某位候選人。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不關心政治或新聞的中立投票者身上,會事半功倍。
第四,缺少嚴肅的政策提案。以往哪次競選中湧現的重大計劃像這次這麼少?奧巴馬總統的提案只是對原有計劃的小修小補,而在眾多候選人當中,米特.羅姆尼是最接近於毫無政策主張的一個。共和黨人花了大量時間來充實他們的提案,羅姆尼的選擇卻是不予支持。
第五,消極的情緒。兩個黨派的驅動因素中,憎恨都多過熱愛。兩方都認為,如果對方黨派在接下來的四年中掌權,將是國家的災難。兩個黨派都對自己這一方沒有太多積極的熱忱。
民主黨的很多政治人士都認為,奧巴馬瞧不起他們,覺得他們是一群卑劣的吹鼓手。正如努南在專欄中所寫的那樣,有時候,奧巴馬似乎認為,政治只是他通向偉大的道路上一項讓人厭煩的任務。共和黨對羅姆尼的冷酷態度則到達了如此地步:他甚至找不到人來為競選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