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天瑜教授 |
二、 “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光明,但道路曲折,現在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是國內及國際矛盾的集合,致使台灣問題成為一個不易解開的結。”
兩岸關係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有的方面(如經濟互動)頗有進展,而有的方面(如政治互動)則舉步維艱。2013年10月,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見台灣代表蕭萬長時就明確指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
針對這個問題,馮天瑜表示台灣問題的複雜性在於其背後原因的多樣性,但總的來說,前景是樂觀的。
“國內因素來說,台灣問題是國共長期內戰的產物,兩岸存在深刻的政治分歧,但有些矛盾在淡化、有的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經進步了很多——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互指‘蔣匪’、‘共匪’,是不共戴天的敵人。直至80年代初中期,台灣人士訪問大陸還極不尋常。記得我80年代中期在武昌東湖會見胡秋原先生,胡先生說他是不顧風險回鄉探視的。時過二三十年,現在兩岸人員交往每年百萬計。軍事對峙也緩解了很多,原先的“最前線”金門島成了旅遊熱點。總之,兩岸關係大為改善,這合乎人情、順乎潮流,不可逆轉。即使台灣再度政黨輪替,上述大勢也不可阻擋。所以我認為兩岸關係前景光明。”
馮天瑜表示,海峽兩邊政權的性質各別、人民生活方式的差異依舊明顯,這些矛盾的解決還有待時日,需要發揮兩岸人民、政治家的智慧,在互相靠擾中逐步改善關係,在取得政治共識之前,兩岸之間的文化和經濟交流可以闊步前行。
馮天瑜說,“最近二十年來,兩岸經貿關係深入發展,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互利互動、密不可分的關係。不應當說,僅僅是大陸在給台灣讓利,事實上是互補共利。大陸誠然給台灣讓利,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貿易多是出超,但對台貿易上是大量逆超,這對台灣經濟是有力支撐。但台灣經濟對大陸也有不小貢獻,因為台灣把歐美日的技術和經驗消化後轉售給大陸,起了有益的中介作用。台灣公司科研水平高、能更快消化發達國家的地區的先進技術,也願意與大陸合作。這種互利互動把兩岸緊密聯繫在一起。假如民進黨某天再度執政,它們也不可能改變,也不必改變兩岸的深度經濟聯繫。如果把這一關係斷掉,台灣經濟勢必然萎縮。任何政治人物也不能冒天下之大不韙”
另外,馮天瑜還指出,兩岸在文化上的交流越來越多,但還不夠、並未達到兩岸經濟合作的水平。文化交流加強,對於“去中國化”是一個有力的回應,這種回應主要不是用文章進行批判,而是加強文化聯繫,增進認同感,以之稀釋“去中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