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謝郁(中評社 黃蔚攝) |
謝鬱說,目前“一國兩制”已經有了香港模式和澳門模式,而未來的台灣模式是應該由兩岸通過對話和協商來共同填充“兩制”的內容。
“綠營一直渲染稱‘一國兩制’是要吞併台灣,但他們不瞭解的是,‘一國兩制’是在付出最小代價,保存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統一,這何樂而不為。” 謝鬱說,“因此,台灣無論當局還是輿論,都不應該受香港“佔中”的影響,放棄進一步瞭解和思考‘一國兩制’的動力。“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在過去的歷史中,兩岸政治關系曾經處於“零和游戲”狀態,相互否定和醜化對方符合敵對關系下的政策邏輯。鄧小平在這種情況下率先大膽提出“一國兩制”模式,對於尚走出“零和游戲”的台灣當局來說,發動所有宣傳工作進行污名化批判也是一種制式反應,“一國兩制”從一開始就在台灣變成負面詞匯。“內行人眼中可能是一塊美玉,看在外行人眼中很可能就是一塊臟兮兮的石頭”。從80年代開始到新世紀初,台灣民衆對“一國兩制”的負面印象一直在強化,在這種背景下,為了照顧台灣民從的感受,大陸方面采取了尊重、耐心和包容的做法,盡量在兩岸互動中少提“一國兩制”,只是在大陸內部重大活動重申‘一國兩制’。顯然,大陸方面從來就沒有放棄“一國兩制”的主張,少提只是不想對台灣民衆造成無味的情感傷害。
劉國深指出,在台灣民衆對兩岸政治關系的法理和政治現實的認知水平提升到一定水准之前,大陸方面少提“一國兩制”是務實的做法。而這一次習總書記在會見統派時再一次提出“一國兩制”,其實也是要聽台灣贊成中國統一人士的意見,其中有不少新的提法,對於“一國兩制”的發展和完善來說不失為一個機會。希望台灣各界朋友更加理性和耐心地面對“一國兩制”,了解大陸方面“一國兩制”政策上到底有了什麼新思維。我認為,在海峽兩岸之間“一國”已難再簡單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劃等號,我們對“一國”的理解更應該和“一個中國新三段”論述相結合,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如此看來,不難理解“一國”的內涵和80年代相比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台灣方面可以深入研究其中的空間。而在“兩制”方面,台灣多數精英也早意識到必須面對大陸,台灣國際參與、台灣在兩岸共同政治事務中的地位和角色都必須和大陸進行協商。
劉國深表示,現在的“一國”已經進入升級版階段,而“兩制”也有很多跟過去不同的地方,現在不是零和游戲的時代,兩岸應該進行戰略對話,彼此欣賞對方。與中國大陸共同探討“一國兩制”的新意,對台灣方面來說是充滿正能量的選擇。
寧波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鄧啟明則對記者表示,由於長時間的分隔狀態,且截然迥異的媒體生態,台灣方面對“一國兩制”的不理解是造成島內對該政策反感的最大原因,在推進島內對此認知的過程中,相信民間層面、學術界的交流能起到架起橋樑的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