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大學約聘副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暨處長詹滿容(中評社 黃蔚攝) |
中評社騰沖11月8日電(記者 黃蔚)台灣知名經濟學家、政治大學約聘副教授、台灣經濟研究院國際事務處研究員暨處長詹滿容,在“1995-2015: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上表示,兩岸從“交戰”發展到“交手”歷經數十年、得來不易,但如何真正“交心”則是當前最大的挑戰。為克服這一難題,兩岸需繼續創造條件,共同傳承中華文化,證實人類文明的另一高峰。
詹滿容說,兩岸互動的過程中,台灣方面歷經了“動員戡亂時期的戒嚴”、“三不”、“解嚴”、“國統綱領”、“九二共識”、“四不一沒有”、“兩國論”、“終止適用國統綱領”、“三通”、“三不(不統不獨不武”、“外交休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非國際關係”等政策宣誓。大陸方面陳述了“葉九條”、“江八點”、“胡六條”、“反分裂國家法”、“習四點”、“一中框架”與“兩岸一家親”的願景。這些時空演變下的成果刻畫了兩岸由“交戰”、“交手”,逐漸邁向了是否可能進階到“交心”的挑戰。這些演進也意味著談判或對話的不同境界,隨著人、事、物與時空的脈動而有不同的詮釋與呈現的藝術,既有主觀的分析,也有客觀的標竿,做為選項評估的定調。
詹滿容說,在“交戰”的情境下,雙方的主觀意識強烈,雙方的“立場之爭”往往色彩分明、怒目相視,更遑論有任何互動或對話的意願。在“交手”的情境下,雙方基於利益的估算對於互動模式與程度,依循互信的深淺基礎有不同程度的選項。然而在互信有限的狀況下,各自猜忌疑慮,以為對方花言巧語、兩手策略,終將是萬劫不複。“中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績成為發展中國家的羨慕典範,另一方面也引發既成國際秩序的新恐,台灣仍在大陸是威脅或機會的鐘錘搖擺下,裹足未定猶豫徘徊。”
詹滿容表示,兩岸的“交心”應該是雙方基於認同感,禀含濃烈的民族情懷與同胞親情,能夠敞開心胸、消除隔閡、同舟共濟。“交心”首重謹言慎行,在當前客觀環境下,中國大陸迅猛和平崛起的過程中,台灣是否能成全“中國夢”充分條件的缺口共同承擔兩岸的歷史共業,仍有待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