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內基與BBC合辦美國對華政策辯論會。中評社記者余東暉攝 |
中評社華盛頓10月5日電(記者 余東暉)在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首場辯論會後的第二天,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也舉行了一場辯論會,辯題是“下屆美國總統應當對中國做什麼?”辯手是美中兩國的知名專家學者--前美國駐華大使芮效儉、前美國駐華公使傅立民、美外交關係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易明、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在一個半小時的辯論中,他們就美中經濟關係、軍事安全等議題展開討論,雖有言辭交鋒,但更多的卻是共識--不要遏制中國,要與中國合作。
候選人競選對華言行妥當否?
大選進入最後階段,羅姆尼與奧巴馬爭相拿中國議題敲打對方,羅姆尼頻頻給中國冠以“騙子”稱號,奧巴馬除了在世貿組織發起新的對華指控,還以國家安全為由,下令中國私營企業放棄對俄勒岡一個風力發電場的投資。這到底只是競選言行呢,還是代表今後美國對華政策趨於強硬?
美國外交關係理事會高級研究員易明(Elizabeth Economy)指出,兩位候選人把中國作為美國經濟問題的替罪羊,使中國成為政治言辭相當無效的目標,這並不令人驚訝,大選中總是這樣。因此不比過份專注候選人今後4周講什麼,因為他們所說與任何總統一旦當政後所為沒有直接關聯。
清華大學國際研究所所長閻學通認為,美國大選中與中國有關的就業議題相當負面,這不僅會損害兩國合作的氛圍,也會使得美國將自己沒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的過錯,簡單歸咎於別人的“偷竊”,這是在為自己沒做好工作找借口。如果不自我反省,只會給別人找茬,就不會採取正確政策來拯救自己。
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研究所所長芮效儉(Stapleton Roy)指出,兩位候選人對待中國犯了兩個錯誤。第一,美中之間的經濟問題不在於匯率;第二,當你處理困難的美中關係時,不能使之更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