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元首峰會為兩國關系平穩發展定調 網絡圖 |
中評社華盛頓2月21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對華外交學界流傳著一種論調:現在奧巴馬政府的高階官員中缺少“中國通”,而且對中國事務不那麼熱衷,這可能給美國跟日益強大自信的中國打交道帶來隱憂。不過也有學者不那麼悲觀,認為其實奧巴馬政府中還是有一批了解中國的人才,而去年11月奧巴馬訪華與中國達成的成果卻是以前美國政府“中國通”雲集時所不能企及的。
人們經常回憶,奧巴馬第一任政府真是“中國通”雲集。財長蓋特納在北京大學留學過,會講中文,與王岐山等中國高官交情不淺;連續兩任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和駱家輝,不是會講中文的資深外交官,就是著名的華裔高官;白宮國安會中,總統國安顧問多尼隆對中國很感興趣,對華事務部分又有老謀深算的貝德和年輕有為的麥艾文輔佐,如虎添翼;在國務院,國務卿希拉里和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對亞太地區情有獨鐘,是推動“轉向亞洲”戰略的旗手。
反觀奧巴馬第二任政府,“中國通”幾乎人去樓空。盧財長搞國內預算出身,以前幾乎沒跟中國打過交道;新大使博卡斯當參議員時致力推動對華貿易,但開展對華外交並無專長。白宮國安會,現任總統國安顧問賴斯除了在聯合國當大使時與中方有過交手,且對中方不願配合美方的議程大為光火外,對華沒有太多經驗;老貝德回歸智庫當學者,43歲的“新星”麥艾文獨挑大樑。在國務院,國務卿克里的興趣和焦點一直在歐洲和中東,助理國務卿拉塞爾是“日本通”。
美國外交學界有學者擔心,沒有了“中國通”,美國就無法塑造更加自信強大中國的政策走向,只能對中國的行為被動應對。曾任美國駐華公使的傅立民對彭博社說:“我們沒能有效處理中國在全球經濟中心逐步取代美國地位的後果。”
奧巴馬政府官員辯解,美國對“亞太再平衡”的承諾比以往更強勁,奧巴馬第二任與中國的互動並沒有減弱。奧巴馬比以往美國任何一位總統都花更多時間與中國領導人打交道;克里也將中美關係稱為“世界上最具重大後果的關係”,他任國務卿不到兩年時間內10次訪問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