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方此前透露的訊息看,這些確實是中美談判進入最後關鍵階段的難點和癥結。美方堅持不能全部取消加徵的關稅,以此作為在美方認為中國沒有遵守協議時對中國的懲罰工具;美方要求中國背離立法程序,馬上修改相關法律法規;美方要求保留單方面認定中國沒有履行承諾而制裁中國的執行機制等等。所有這些,一旦中方答應,並形諸文字,給中國人的感覺一定是--這是一個不平等條約。而且美方經常會拋出一些高得嚇人的中國承諾採購或消減貿易赤字的數字,以致於人們懷疑,美方如果沒有承諾放鬆對華高科技管制,有這麼多東西可賣給中國嗎?
協議文本是雙方訴求和主張形諸文字,自然應當體現平衡性。尤其是在當前美中戰略競爭愈演愈烈,美國高官公開不諱言要壓倒中國,不讓中國超越的大背景下,不平衡的文本很容易被中國人認定為“不平等條約”。中華民族曾飽受外來侵略,被強加了許多不平等條約,這種百年民族恥辱已經積澱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思維感知,對外來施壓尤其敏感,反彈也尤為強烈。一旦協議被民眾認定為損害了國家主權和尊嚴,恐怕沒有哪個政黨、哪個政權能夠支付得起由此帶來的政治代價,更遑論真正實施了。這是美國的“中國通”們都知道的與中國打交道的經驗。遺憾的是,特朗普政府內部現在缺乏真正的“中國通”,活躍的是磨刀霍霍的“弒龍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