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8日電/近期美國、歐洲央行等紛紛降息,中國有必要跟進降息嗎?對此,央行行長易綱近日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應當保持定力,堅持穩健的取向。他認為“不急於做出比較大的降准或者量化寬鬆舉措”。易綱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型經濟體,貨幣政策主要是服務國內經濟,應該在整個貨幣政策操作的過程中,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以便在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中盡量長地延續正常的貨幣政策。
北京青年報發表時評人艾琳文章表示, “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是一個新提法,包含了很深的內涵,給人以很大的想象空間。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很多國家央行幾乎都是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度過的,都把投放貨幣作為應對危機、穩定經濟、化解風險的主要手段,導致市場上的流動性不斷增多,流動性過剩的矛盾不斷積累。
由於多國央行都只關注流動性的釋放,重視寬鬆的貨幣政策,而不把重點轉向如何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釋放的流動性大多沒有產生應有的效果,反而成為經濟的負擔。尤其是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加劇使得全球經濟更加困難,風險愈演愈烈,最終又迫使這些國家繼續投放貨幣來化解風險、解決矛盾,形成惡性循環。
特別是近段時間,美國、歐盟、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相繼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引發其他國家擔憂。今年已有30多國央行出台降息政策,有的還伴隨著回購資產等手段,向市場大量釋放流動性。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已經用到了弦緊弓曲的程度,再寬鬆就有可能引發新的矛盾和問題。
文章認為,中國央行提出“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不僅回答了中國在全球貨幣政策寬鬆背景下如何做的問題,也給其他國家如何用好貨幣政策提出了警示。如果繼續一味寬鬆,不僅全球經濟會面臨新的壓力,而且會給投機者帶來太多的空間和希望。去年以來,一些資本大鰐已經開始謀局炒作,尋找進入的漏洞和空隙,一旦找到突襲口,一場猛烈的資本風暴就可能發生,並有可能造成一些國家的經濟、金融崩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
經濟困難需要貨幣政策助力支撐,但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給未來貨幣政策留足空間,尤其要給未來經濟發展留下更多空間,不然,經濟會因為貨幣政策的“封頂”而陷入困境。中國央行提出“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不僅是給自身立下的規矩和原則,也給其他一些國家做出了示範並發出了警示。貨幣政策只能是適度寬鬆,否則會帶來很大的風險和隱患,或者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當前,中國仍然面臨經濟下行壓力,一些企業運行比較困難,外部經濟環境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貿易保護、單邊主義問題依然嚴重。但是,中國會堅持以我為主,堅持發展好國內經濟,積極創造條件發展對外貿易和加強對外合作。中國不會過度依賴出口,而會大力發展“內需拉動型”經濟,不需要用寬鬆的貨幣政策來保經濟運行和經濟增長。
文章指出,中國制定貨幣政策會更加慎重、穩妥,更加“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把更多的政策空間留給未來,留給最需要的時候,留給可能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能夠在嚴峻的外部經濟壓力和挑戰下接受考驗,不需要依靠貨幣政策的無序寬鬆來維持眼前的經濟增長。
“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是中國貨幣政策的基本原則和基本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