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3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來灘塗濕地看萬鳥翔集,到城市街巷逛博物館、文創店,把文創產品“鹽小勺”帶回家……在江蘇鹽城,圍繞候鳥聚合多元場景、開發文旅業態、打造消費亮點,觀鳥游成為當地發展生態旅遊的“新招式”,為遊客和市民提供更深度、更豐富的體驗。
頭上有兩根絨毛、嘴巴像勺子一樣——以勺嘴鷸為原型開發的IP形象“鹽小勺”,是江蘇鹽城推出的城市形象代言。
最近,走進鹽城的一些文創商店,上新的“鹽小勺”盲盒,吸引了很多市民和遊客的目光——捧著書的“學習勺”、滿臉飯粒的“幹飯勺”、拿著望遠鏡的“觀鳥勺”……
鏡頭從城市轉向濱海。正值候鳥遷徙季,成群的勺嘴鷸在鹽城東台市條子泥濕地飛翔,場面蔚為壯觀。
鹽城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塗,有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計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
緊跟候鳥腳步,來自各地的遊客及攝影愛好者在這裡觀候鳥、逛展覽、買文創,觀鳥游成為當地發展生態旅遊的“新招式”。
以觀鳥游為中心,策劃多元生態旅遊產品
“候鳥一路南飛,選擇栖息地最看重食物來源和生態環境。”在條子泥景區的研學館中,導游沈丹丹從候鳥遷飛的原因和地點選擇講起,配合視頻和圖片,為遊客介紹冬季濕地的常見鳥類。
熟悉了鳥類基本知識後,參加研學游的遊客來到海堤公路附近的觀鳥平台,正式開啟觀鳥旅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