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銘傳大學副教授唐雲明。(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11月15日電(記者 黃文杰)大陸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鄭列14日出席台灣銘傳大學舉辦的兩岸三地遊民問題,提到大陸如何用心面對“小黃毛”(農民工移居城市第二代)就業就學問題,當然中港台面對的遊民問題,會因為不同年代不同區域,問題不盡然全部相同,但只有透過更人性化的處理,才可以有效避免遊民伴隨而來的治安及犯罪問題。
這場學術研討會,由桃園縣政府社會局主辦,台灣警察學術研究會承辦,台灣銘傳大學社會與安全管理學系協辦,地點在銘傳桃園校區,探討主題比較少見,就是社會普遍存在的遊民。
上午場主要是學術報告發表,請到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衛東報告香港露宿者現況,台灣警察大學教授蔡田木針對桃園遊民現況調查,進行研究分析。
下午場會議聚焦在中港台兩岸三地實務層面的探討,會議主持人是銘傳大學副教授唐雲明,香港報告者是上午場的吳衛東幹事,台灣請到社團法人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秘書長楊運生、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張獻忠,大陸方面則安排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鄭列,以及華東政法大學講師王瑞山。
說起社會邊緣人的遊民或街友,兩岸三地在對象定義,就明顯看出文化差異,特別是大陸從1949年起新政權建立,管理制度歷經三次變化。
鄭列副教授報告說,1949-1982始於改造階段,因為當時大量人口湧入,各種成分都有,算算人口數多達200萬,以上海為例,上海民政局長就著手分類與安置,遊民改造是中國共產黨如何清理和重建蟲是基層社會秩序的內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