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將結束大陸交換生身分的常皓,一筆一畫寫下對台灣的祝福。(中評社 黃文杰攝) |
她說,之前剛來時候,大陸同學會相互討論,剛開始會讚美,台灣這邊人很友善,生活很好,但後來台灣學生會反映,大陸很不好,我們就會解釋,大陸也有許多很好的事。
常皓體認到,“我們也要告訴台灣學生那邊的消息”,這樣才能達到雙方交流的目的,光說這邊人(台灣)很好呀是不夠,主要是我們發現,台灣學生對我們了解很少,有人對某些領域很有興趣,就多講一些,沒有興趣就少講一些。
她舉例說,因為家鄉甘肅蘭州,到陝西讀書,台灣學生知道後,總會問一些很奇怪問題,好比說,你家住在蘭州,那出門是否要騎駱駝?是否要戴面紗?
常皓把台灣學生的問題,打電話告訴人在大陸的父親,父女邊聊邊開玩笑說,“對呀,你可以告訴台灣學生,那邊生活很辛苦,晚上還要點油燈”,令人吃驚的是,“一兩位問就算了,很多人這樣問”,還有人懷疑甘肅蘭州有商場或超市嗎?知道跟台灣沒有兩樣,反應都是“喔!這樣喔!”
常皓說,“我們那邊新出一款的防曬衫,特殊材質”,有同學就穿出來,台灣同學很吃驚說,“這是甚麼東西?”類似這種防曬材質,在台灣少見,只能心平氣和告訴對方,“大陸很多東西台灣本身沒有”,大陸有許多地方比台灣還進步。
兩岸90年後的大學生,生活環境與煩惱事情不太相同,常皓就發現,因為家鄉人口多,競爭也多,人與人為了生存,很多地方就會從利益或功利性來考量,自然比較會疏離或冷漠,不像台灣有人情味,學生的生活少這樣的煩惱,她多次與台灣同學聊天,不免會煩惱自己回到大陸,要面臨升學就業等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