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竹科學園區成立已經33年。(中評社 黃文杰攝) |
這就是“天花板理論”,所有資源使用不能超過這條線,那台灣怎樣生存與競爭?
張致遠套用大陸術語就是“騰籠換鳥”,確定台灣就是發展服務業與精緻農業,就要把高耗能的產業都更換,畢竟過去台灣走的是大量製造業,或許這條路,資源耗用少,總成本比較低,或許轉型後的附加價值更高,但確信任何執政者,都不願意從自己任內宣布,這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現在台灣不是,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台灣原本有平坦路可以走,卻因為爭吵變得彎彎曲曲,不確定因素增加,一下子要禁食、又有人要衝“總統府”、要去抗爭,造成政策會搖擺。
張致遠認為,台灣最大問題,是政黨有沒有藍圖願景,結果“民主學一半”,大家都可以民主,但湊在一起就沒有辦法民主,碰到爭議就說“多數暴力”或是“少數暴力”,體制發展絕對不正常,但誰有能力誰敢出來講話?又有誰有足夠份量可以說服人?過去或許還有“中研院”院長,現在卻只看到“烈士型”。
執政者就是要說明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必須有三種專家,一種是理想家,一種是實行家,一種是宣傳家。
他也對於時下年輕人,只喜歡“遊學”不愛“留學”,提出隱憂,遊學名義上是人生體驗,但說穿了,惡劣環境工作及領廉價薪水,與“外勞”沒有差別,這就像當年越南泰國菲律賓紛紛到國外工作,也是因為內部沒有機會,只好到國外賺錢,講白就是去“賺外匯”。
張致遠說,台灣學生再也不喜歡留學,才是台灣真正最大危機,國外一流大學給獎學金,十個有七個是中國大陸,或許有些是富二代或“媽寶型”,未必都是扎扎實實做學問,至少這就是“人才存款”,時間到就立刻兌現,一返回大陸都有工作機會。
現在的台灣學生卻不愛留學,原因在於網路資訊發達,只願意待在家中,想著創業想著手邊幸福,但他們都是未來要領導台灣的中堅份子,“不著急嗎?也不是,不積極嗎?確實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