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深化“九二共識”之探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12 00:19:19


沒有一個堅持“一中”也包容差異的“九二共識”,台灣這個小盤子經不起晃動。
  中評社╱題:深化“九二共識”之探究 作者:仇長根(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兩岸交流與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香港)榮譽顧問

  前言

  “九二共識”發表20周年時,筆者曾在香港《中國評論》2012年第1期撰寫題為“九二共識是穩定兩岸大局的定海神針”的文章。如今,時空垮入第25個年頭,筆者感慨,1992年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香港舉行商談,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商談中“如何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態度問題,達成了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但為何近年來中國國民黨高層越來越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為何民進黨始終迴避、模糊、拒絕“九二共識”?以及“九二共識”如何深化與進步等。由此,筆者認為,在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新形勢下,深入探討和深化“九二共識”,有其必要性。

  國民黨堅持“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是應對統一的策略,
  顯然幻想守住“中華民國”,“以拖拒統”

  1、以李登輝為代表的國民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1988年至2000年,李登輝任內成立“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國家統一綱領》,成立海峽兩岸交流基金會,制定《台灣地區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與大陸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但1992年之後的1994年,李登輝與日本司馬遼太郎的談話暴露了其“台獨”真實面目。接下來1995年李訪美公開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1996年緊縮大陸政策提出“戒急用忍”;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採訪發表了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嚴重衝擊“九二共識”這一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兩岸關係嚴重惡化。顯然,李登輝主政12年,“九二共識”在其手中完成,也是在其手中遭到破壞,一步步暴露其“台獨”的本質。當然,有一點值得關注,李任內多次“修憲”,但在“一中原則”和“領土變更”上,不敢越雷池一步。

  2、以馬英九為代表的國民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8年,馬英九重在強調“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大陸重在強調“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雙方對“九二共識”存在不同認知和嚴重分歧,這也是大陸到今天都沒有對“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作正面回應的原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兩岸對“九二共識”認知的差異,並沒有影響到兩岸各個領域的交流交往,直至國台辦與陸委會建立溝通聯繫管道和兩岸熱線,並朝著“機制化”方向努力。實際上,雙方心知肚明,尤其大陸以大局為重,從全局著想,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也考慮到島內政治實際狀況及馬英九和國民黨的處境。然而,“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並未給國民黨帶來“福音”。國民黨自認為守住“一中各表”,就能守住“中華民國”,就能“以拖拒統”,並試圖拿來與大陸談判要價。問題是,馬英九主政8年拒絕兩岸政治談判;拒絕商簽兩岸和平協議;拒絕商談兩岸建立軍事合作機制。而且,一夕之間,執政權丟掉,制約民進黨的能力驟降。可見,“一中各表”、“中華民國”,能否守得住,需要大打問號。

  3、以洪秀柱為代表的國民黨“一中同表的九二共識”。現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認為,在兩岸已經進入“深水區”時,必須要認真地處理兩岸的“政治定位”問題。因此,洪強烈主張兩岸應該提升“九二共識”,從“一中各表”、“一中不表”,走向“一中同表”,而“一中同表”的具體內容就是“兩岸均是‚整個中國‛內的一部分,其主權宣示重疊、憲政治權分立”。同時,洪更明確主張深化或升級“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展開政治對話,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平等尊嚴的和平協議,確保台灣的國際參與及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以增進兩岸的和平發展。然而,洪參與黨內“總統”初選時提出的“一中同表”,受到黨內幾位大咖的極力反對和阻撓,甚至“換柱”另推他人代表國民黨參選,以致後來在國民黨的政綱裏面,仍納入“一中各表”,洪也不再提“一中同表”。

  民進黨迴避、模糊、拒絕“九二共識”,
  是“台獨”本質所決定

  1、陳水扁拒絕“九二共識”核心因素。陳執政8年,曾企圖用“九二過程或精神”、“九二香港會談”等名詞取代“九二共識”。其幕僚、民進黨國際部副主任劉世忠曾出書爆料,2000年陳水扁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對美方人士稱可以接受“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結果在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的介入下,緊急否認。之後,陳“變臉”拒不承認、也不接受“九二共識”,甚至提出“一邊一國”、推動“公投入聯”、“正名制憲”,並操弄“統獨牌”,為的是轉移執政無能和經濟困境;為的是政治選舉騙取中間選民選票。其實,根本因素是陳“台獨”本質所決定,陳在20世紀80年代就鼓吹“兩岸是各自獨立的國家”,2000年競選“總統”,曾帶領“台獨”分子高呼“台獨萬歲”。但陳畢竟是投機政客,2000年5月20日就職“演說”承諾“四不一沒有”;2001年元旦“祝詞”還提出兩岸由經濟、文化“統合”,逐步走向政治“統合”;也曾說出實話,“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李登輝做不到,他也做不到。

  2、蔡英文拒絕“九二共識”主要因素。一是“台獨”基本立場所決定;二是民進黨黨內“基本教義派”牽制;三是自以為拒絕“九二共識”有利民進黨執政;四是“親美日、抗大陸”的策略需要。蔡認為,以“維持兩岸現狀”基本可以迎合台灣80%希望維持現狀的主流民意;與國民黨“不統、不獨、不武”維持現狀的兩岸政策相差無幾;也符合美國對台海“和而不統、劃峽而治、維持現狀”的策略。蔡盤算,用“維持兩岸現狀”回應“九二共識”,足以抵擋大陸的壓力,如能打開民、共交往之門更好;不能打開,也不急於期待。現在看來,大陸給蔡的答卷,蔡不會、也不可能再繼續回答。可以斷定,民進黨以“維持兩岸現狀”定調回應“九二共識”,如無特別需要,將會持續下去。而美國已相信蔡兩岸政策符合美國戰略利益,不需要再聽蔡說什麽,而是要再觀察民進黨比國民黨有多少可利用價值。即便特朗普政府打“台灣牌”,甚至拿“一中”政策與中國做交易,台灣也只能當“棋子”被利用,或當“棄子”成犧牲品。

  3、民進黨的“憲法各表”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趨同。國民黨執政玩弄兩面手法,一方面堅持“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另一方面堅持“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實質是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民進黨執政同樣玩弄兩面手法,既堅持“台獨”黨綱將兩岸定位為“國與國的兩國關係”;又提出“維持兩岸現狀”,實質是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詭譎和嚴峻的是,現在蔡英文也講,依照“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和“兩岸關係條例”,處理兩岸關係,基調與國民黨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趨同,只是蔡所講的“中華民國”,需要驗證是不是“借殼上市”。如此對應、延伸,民進黨的“憲法各表”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趨同;“台獨”與“獨台”合流。走到最後,可能會出現國、民兩黨無論誰執政,都將推行“中華民國到台灣”,“中華民國在台灣”,“中華民國是台灣”。那時的“中國國民黨”即使不改名,骨子裏也變成了“台灣國民黨”。因此,長期守著“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似有利“獨台”與“台獨”合流。唯有真正奠定“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現狀,逐步解決“一中內涵”政治分歧,方可阻止“明獨”與“暗獨”竄連到一起。

  “九二共識”應還原其本來的“真實性、
  完整性”的內涵,加以準確理解

  1、“九二共識”不是大陸所設政治前提。“九二共識”四個字是在2000年己經發生政黨輪替、民進黨即將上任前的4月,由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提出的。之後蘇起解釋,他創造“九二共識”這個名詞,動機單純,只是希望讓民、共兩個執政黨能繼續溝通和解,是一種“過渡”方案。因此,客觀、準確地講,“九二共識”是雙方的“底線”,是兩岸的“底線”,是國民黨執政時期代表台灣方面首先提出,不是大陸強加於台灣的所謂“政治前提”。然而,台灣政黨輪替後,新政府及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不接受,推翻了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礎,使得兩岸聯繫溝通機制與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停擺,兩岸關係嚴重倒退,乃至陷入僵局。政黨輪替是台灣內政,大陸不會干涉,但涉及兩岸關係達成的重要共同政治共識,台灣方面,包括政黨輪替後的新政黨、新政府,不可單方面決定“說變就變”。因此,“九二共識”這一“底線”,大陸己無退路,也不可能讓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