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震寰。(中評社 黃文杰攝) |
中評社桃園5月1日電(記者 黃文杰)針對大陸推出31項惠台措施,台灣中原大學產業學院院長熊震寰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台灣企業或政府真的不能停留討論90年代產業政策,台灣有沒有新的格局與視野?這不是理論,也不是兩岸問題,而是好好想想,台灣有沒有21世紀解決問題的能力?
熊震寰,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MBA,曾任德記洋行董事長兼總裁、UDV亞太區行政總裁、Pepe Group 遠東區總裁、麥肯錫資深顧問、P&G品牌經理等職務,目前擔任中原大學產業學院院長,也是該校企管系兼任講座教授。
怎樣看大陸31項惠台措施?媒體報導,台塑旗下南亞科及華亞科兩家半導體,2年來被大陸挖角500名專業人才,更多產業都留不住人才。
熊震寰解釋,以半導體產業來說,問題不是單純“大者橫大”這麼簡單,而是要問,半導體背後本質是什麼,除了半導體之外,還可以做什麼?跟著競爭對手去走,最終一定會是失敗,尤其這麼激烈競爭時代,不可能不會被人打敗,身為企業CEO或者政府的領導人,要有“開三局”的能力與思考。
他解釋,專注在眼前的棘手問題,只有開“第一局”的本事,除了半導體之外,還可以做什麼?問題沒有問出來,只有“一局”,沒有辦法看懂真正內涵,沒有辦法進入“第二局”,更別奢望進入“第三局”,看到未來性的開創性。
熊震寰說,企業要想活命,要同時做這三件事情,“開三局”過去認為不可能,現在“開三局”成本比以前便宜,因為資訊透明,工具更有力量,誰來執行?當然是人才。
他舉馬雲為例,馬雲創造的經濟,不是打擊台灣,而是真正替小人物解決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當初的“起心動念”是什麼?就是做“不會做的事情”、“不願做的事情”、“看不上眼的事情”,能夠把這三件事做出來,就是顛覆者。阿里巴巴做的事情,不見得一定要在中國大陸做,其他地方都可以,“為何你(台灣)沒有做?”
熊震寰分析,很多人認為,中國大陸發展新經濟,“贏者全拿”,其實沒有看懂問題的解決,馬雲去做別人“不願做”、“不會做”、“看不上眼”,等到做成功,當然“全拿”,因為根本沒有人願意去做。
他說,馬雲就是這樣開始,人才替馬雲來解決問題,就有人才群聚,人才打造,全世界都在做,如果還是“臨渴掘井”,沒有人願意留下來,打造人才方法,不是這麼秘密,全世界打造人才都是透明,不論美國或中國大陸,就是塑造這樣氛圍,台灣為何只想五分鐘事情?是無從想像?不敢想像?還是沒有能力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