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佩珊。(中評社 黃文杰攝) |
她說,接著美國貿易代表署去年6月公布50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清單,中國大陸同樣反制,一來一往,引起特朗普不滿,藉由公開發言與記者會,表達對中國大陸的不滿,似乎展現他的最後的底線,但是事後證實,僅是談判戰術的運用。
高佩珊指出,雙方自2018年5月3日至今年5月初,已經歷經11回合談判,即使透過加徵關稅方式做出反擊,雙方顯然陷於僵局之中。
她告訴中評社,長期來看,中國大陸即使經濟力量已然提升,拉近跟美國的差距,但是未能完全超越美國,可能仍採取談判協商來解決貿易紛爭,畢竟美中雙方零和博弈的報復性措施,會傷及兩國經濟。
高佩珊也引述美國經濟分析局資料,2017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60億美元商品,向中國出口1310億美元的商品,美國的計算方式,只在商品貿易的部份,並未涵蓋服務貿易,也未將美國在中國大陸高達3千億的投資計算在內,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美國企業,可能會因此受到傷害。同樣地,美國出口至大陸的產品只有一千多億,雙方若持續擴大加徵關稅,後續中國能使用的籌碼也會逐漸減少。
她整理雙方在幾次交手,可以看到有所克制,即便談判遭遇困難,陷入僵局,雙方代表團仍持續多回合的協商與談判,至今已進行11輪談判。
高佩珊認為,既然美中雙方為長期博弈、重複博弈的關係,雙方在每一回合的互動,都會牽引下一回合關係的發展,要看到雙方因為單一議題的爭論,引發全面性衝突,這種可能性並不高,即便採取報復性措施,不太可能會任由局勢朝向零和博弈發展。
她說,兩國官方高層代表團,仍維持固定的談判與協商管道,短時期內即使無法迅速解決歧見,長期而言,仍會維持競爭與合作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