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進一步闡明了共同富裕的內涵和要求,強調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明確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強調要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光明日報發表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李實、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研究員楊一心文章表示,客觀地看,目前中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還不大,並且低收入群體增收存在困難;全社會的收入、財產差距尚未呈現明顯的縮小趨勢,少數人群通過不合理甚至非法手段獲取不當利益。這些分配領域的問題都阻礙了實現共同富裕的步伐。整頓收入分配秩序、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以促進共同富裕,重要任務是要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促進更多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文章分析,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明確提出,要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當前,低收入群體體量還比較大,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從長遠來看,能不能實現共同富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的提升幅度,取決於有多少低收入群體能夠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近年來,通過政策多管齊下,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有了明顯增加。2020年全國低收入群體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6.6%,增速高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低收入人群較快的收入增長已成為促進中等收入人群擴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低收入人群中有20%的人在未來幾年能夠升級成為中等收入人群,社會總消費就能夠提高8%左右。因此,進一步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促使其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對於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持續拉動消費乃至促進經濟增長,都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低收入人群中收入較高的那部分人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其就業的穩定性和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為此,需要出台一些政策保障措施,減少這部分人群的就業風險。低收入人群中也有部分人的收入水平只是剛剛高於絕對貧困標準,屬於相對貧困人群。在實踐中,針對低收入人群中的這兩類人群,應分別採取有所差別的政策。
不斷拓展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路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第一,增加低收入人群就業的穩定性和高質量就業崗位比重。對於低收入人群中收入較高的那部分人,能否順利成為中等收入人群的關鍵,是其收入能否實現穩定增長,而就業的穩定性是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促進低收入人群中收入較高那部分人的就業穩定和收入增長,一方面離不開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由此帶來的需求略大於供給的勞動力市場;另一方面則需要提高這部分人群的勞動技能水平,並在此基礎上增加更多的高質量就業崗位。
第二,不斷完善面向農民工群體的基本公共服務。大部分農民工是最有潛力成為中等收入群體的低收入人群。國家統計局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86億人,約占總人口的20%;其月均收入4072元。按照夫婦雙方均為農民工的三口之家標準計算,這樣的家庭收入已經比較接近中等收入群體的門檻水平了。因此,提升這一部分人群的收入水平,能夠直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促進農民工的就業增長和收入增長,必須進一步健全面向農民工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降低教育、醫療衛生、救助幫扶等公共服務的戶籍關聯度,以減輕農民工群體的生活成本。
第三,健全面向更低收入群體的發展型幫扶政策。要讓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從根本上看,需要實施更加積極的發展型幫扶政策,使通過自身努力向上流動成為可能。比如,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增強人力資本投資,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機制;依托當地優勢,加大地區特色產業扶持力度,鼓勵低收入人群以土地、資金、勞動、林權、技術為紐帶,通過參股、合作等方式與企業、合作社等建立利益聯結關係,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開展面向市場需求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提升低收入群體的職業培訓效果。
第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目前,脫貧攻堅戰已取得全面勝利,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仍是艱巨的任務。對於最易返貧致貧的群體,需給予更充分的兜底保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