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訪嘉賓簽名。(中評社鄒巧韻攝) |
劉紅認為,如由經轉政,應該是先經後政,實際上在轉換中應是“先經助政”,也就是經濟幫助政治的轉換;先易後難,應該說是“先易解難”,透過由容易解決的議題,進行協商,來解決那些難度大的議題;先急後緩,應該是“先急拉緩”,一個個把“急”的問題解決,也可以把所謂“緩”的問題往前拉,這種結果是一樣的。過度地更自然,到時候水到渠成,破解政治難解的問題,在統一前,透過政治的安排,簽定和平協議。劉紅認為,透過這樣量變式的轉變,應該比較自然。
如果啟動政治協商,劉紅表示,雙方關注焦點的是統一前的政治安排,包括簽定和平協議、軍事安全機制上,這表明兩岸都積極地創造條件。劉紅說:“啟動政治協商,什麼議題都不是問題;兩岸之間的利益之爭,也不是問題。”劉紅認為,在談判中,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誰多一點好處,誰少一點好處,也都不是問題。因為在十八項協議的談判中,大家都體現出來了,“可以說,台灣同胞的要求,大多會得到大陸方面的支持,只有一條,就是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確立兩岸的政治互信和誠意,和良好的願望。”
劉紅認為,兩岸交流透過機制化,包括人員往來、經貿文化交流都有了,ECFA的架構也有了機制化,但還有許多社會、教育等方面的機制化,需要完成,但他強調:“ECFA簽定之後的細節,如何落實,恐怕是當務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