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委管碧玲提停辦金馬獎,遭台灣電影圈批評。
|
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評論員 文睿) 眼下,兩岸和平發展不斷向前,但近日來在兩岸文化交流及經濟合作領域出現的一些怪象頗為引人關注。台灣某些勢力對於兩岸交流合作始終抱持泛政治甚至是民粹思維,不但有害兩岸和平發展大局,更是羈絆台灣自身的健康發展。
剛剛結束的一年一度台灣金馬獎評選,最受矚目的最佳劇情片大獎頒給了大陸影片《神探亨特張》,而所設23個獎項中,“東道主”台灣僅獲4個,風頭不及大陸和香港電影。一場金馬獎頒獎禮,在島內生起諸多風波。有民進黨人士隨即稱,“金馬是替大陸辦的”,台灣影片得獎這麼少,“金馬”成了“瘋馬”不如停辦。此言一出,兩岸嘩然。島內電影界更發起“金馬保衛戰”,批評政客不要貽笑大方。台灣政界與文化界罕見地為“金馬獎之廢存”掀起論戰,成為第49屆金馬獎最為轟動的新聞。
金馬獎獎項結果,台灣和海外電影人普遍認為很公平。對於一直堅持本土創作的台灣電影界而言,對於喜愛關心台灣電影發展的民眾而言,獲獎少的失落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將失落的情緒發酵,任其上綱上線,評獎就失去了應有的初衷,甚至引起兩岸的對立與仇視。正是因為金馬獎多年以來堅持多元、公正、公開的核心價值,金馬獎才一直被視為華語影片的最高獎項。評獎的標準以質取勝,而並非任人為親。如果以民進黨人士的邏輯,金馬獎只能由台灣影片取得過半多數方可有效,那麼金馬獎豈不成了台灣電影界自娛自樂的小圈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