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要注重細膩化、專業化和深入化。徐博東認為,兩岸或各地推動客家文化交流時,可以分門別類地進行,例如從客家文學創作、客家戲劇表演、客家人才培養、客家學研究等細分領域著手,有針對性地傳承,弘揚,和傳播客家文化。
第五,要注重客家文化轉型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徐博東此前積極參與推動“幸福客家”的概念,強調文化在地區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推崇把客家文化的保護、弘揚和創新放在首要位置。他指出,在此過程中,需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和健康自信的態度,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敝帚自珍、固步自封,拒絕改革和進步。
此外,要增強開放性與包容性,吸引非客家人一同參與保育客家文化,爭取更廣泛的社會認同。徐博東指出,據他瞭解,喜歡和研究客家文化的非客家人並不少,團結這部份人,對保育客家文化很有幫助。
“這些人很寶貴,他們傳播客家文化更有公信力,更有說服力,這對更好地推動客家文化向健康的方向發展有好處。”他最後說,吸引外面民系的人來研究,會更客觀公正地看到客家文化的好處及弱點,能夠發現更多值得堅持的內容,也能找出更多需要揚棄的部份,“我們身在其中不知其好壞,都混在一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