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七十年理髮店在改革中堅守傳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17 10:30:41


  中評社香港1月17日電/春節臨近,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由於暗喻“從頭開始”,理髮過年的民俗傳統源遠流長。

  熱騰騰的白毛巾、清爽的肥皂水、飛舞的刀鋒在面頰和脖子上舞蹈……老一代的中國人對於這樣的場景一定不會陌生。然而在“洗、剪、吹”遍佈大街小巷的今天,像這樣還保留著中國傳統剃頭刮面手藝的理髮店卻越來越少。

  位於雲貴高原的貴州省貴陽市,有這樣一家理髮店,當你推開理髮店大門時,恍然間會覺得已置身於老上海的電影中:邊角已是銹跡斑斑的鏡子前,臉上搭著熱氣騰騰白毛巾的老人躺在黑色的皮椅上靜待修面,身旁上了年紀的師傅在蕩刀布上“嘡嘡”地磨著同樣有了年月的剃刀……

  “我們這家理髮店從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創立了。”63歲的老闆夏培英告訴記者,從創辦之初到上世紀60年代末,小小的理髮店和中國一起經歷了從私有到公私合營、再到國家經營的兩次巨變。“那個年代連飯都吃不飽,哪有多少人剃頭?”夏培英說,“如果不是國家養著,老一輩的師傅們怕是早就幹不下去了。”

  “沒有當時的政策,這一門手藝恐怕很難傳下來。”在理髮店工作了30多年的老師傅楊立珍告訴記者,“當時組織動員婦女出來工作,大煉鋼鐵的體力活我們婦女們幹不了,就都來理髮店學手藝了。”

  理髮店最多的時候有33位理髮師,全部都是婦女,理髮店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命名為三八理髮店。

  在熬過了最初的艱難後,三八理髮店迎來了最輝煌的10餘年。楊立珍說:“一直到80年代末,一個城市理髮店就那麼幾家,都是國營的,每天店門口都排著長隊,都是顧客等師傅。”

  然而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理髮店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燙頭、焗油、染發等一系列新鮮事物開始走入中國人的生活,服務態度差、工作懶散的弊端更是讓國營理髮店經營收入每況愈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