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研究所教室一隅。(中評社 高易伸攝) |
劉廷揚無奈表示,當“人對於自己的價值判斷,本身就沒有太明確的標準”,因為大家都會“雙標”,既然都如此,那在台灣批評某些政黨是“雙標黨”時,其實也不具有殺傷力了。
怎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這場戰爭中的“宣傳戰”表現?相較普京似乎沒有這類的“玩法”?
劉廷揚說,確實如此,縱使普京現在用一支手機聯繫事情或上傳影片宣揚政治理念,但俄羅斯的傳播鏈是傳遞不出去的,相關內容也可能被西方媒體壟斷、擷取或竄改,因為沒有西方媒體願意幫普京傳遞,也可能順勢給出負面評論。從傳播角度上看,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是演員出身,身邊的團隊在媒體運用上是非常成熟的,不過真正讓澤倫斯基爆紅的,還是西方媒體的推波助瀾,這才是澤倫斯基影響力不斷擴大的原因。
只是,劉廷揚認為,西方媒體對其個人的推波助瀾,會不會讓澤倫斯基出現政治上的誤判?這是不是西方媒體鼓勵烏克蘭繼續對抗俄羅斯的目的?背後動機其實也耐人尋味。
對於媒體操作,劉廷揚以台灣為例說,台灣有媒體每年幫縣市首長進行星級大評比,5星縣市長的執政團隊幾乎都有專業媒體人或組織公關團體,媒體人對議題有高度敏感性,知道如何在評鑑中拿到五顆星。
怎觀察美國出兵是正義之師,俄羅斯卻被世人形容成邪惡的入侵者?
劉廷揚說,當年越戰時期,美國社會很反戰,因為美國民眾一直看到美國軍人的靈柩陸陸續續運回美國本土,當時透過媒體不斷拍攝報道讓美國社會很是震撼;但從波灣戰爭乃至於阿富汗戰爭之後,美國媒體是被禁止報道、拍攝美軍遺體送返美國本土畫面的。
劉廷揚分析,大家現在只會在網路上找到美國軍人光榮從戰場上歸來,帶給家人驚喜或喜極而泣的團員畫面,但難道美軍遺體戰死送回國內的悲傷情節不存在嗎?這些比較悲傷的畫面其實是被美方高層給抹除了。不過,劉補充說,當前歐洲各國已開始反省這場“俄烏戰爭”的最大輸家其實就是歐洲。歐洲各國開始思考“到底要不要繼續跟著美國?”當歐洲各國對俄烏戰爭的態度開始轉變,這將會使以西方為主的媒體系統開始出現一些不一樣的聲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