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孝月 重慶北碚 大學生
繼央視“你幸福嗎?”調查的之後,全國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幸福感”討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18個省市區將幸福列為施政目標。那麼。今後你還敢不幸福麼?
幸福作為一個抽象的概念被列為施政目標。筆者不禁想問一句,這樣的目標到達與否,怎樣進行測量呢?在提出“幸福江陰”之初,江陰的目標是到2010年,人均GDP在2005年基礎上翻一番。北京市平穀區提出的“幸福藍圖”,最顯著的特征,是含12年義務教育在內的18個“免費”、三公經費公開等18個“百分之百”,另有18個“全覆蓋”。也就是說,“幸福”這一施政目標還是逃不脫被量化的遭遇。
如若不用GDP增長等量化指標來評定,又要用什麼方法來檢驗這一目標達到與否呢?難道又要搞一個民意調查?然而這樣的民意調查有幾分真實性又是一個難以說明的問題。記得有一個笑話是這樣的。小李要移民到美國,領導問他:“你對你的工資不滿意嗎?”小李說:“滿意。”“對你的住房不滿意?”“滿意”“那是上網環境不滿意?”“也滿意”“對醫療,孩子上學都不滿意?”“都滿意!”“既然你都滿意為什麼還要移民?” “因為那裡允許有不滿意!”不得不說,這個笑話經典至極,淋漓盡致的反應出了中國人民有怒不敢言的現狀。就像今天的幸福感調查一樣,不少網友調侃到“今天,你被幸福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