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英九第二任期不能停頓,需帶領台灣大步向前行。 |
中評社╱題:“馬英九第二任期展望:為所當為 再創新局” 作者:曾建豐(廈門),廈門市台灣學會秘書長
5月20日馬英九即將開啟第二任期。在1月14日大選獲勝之後,馬英九曾表示:第二任期他自己沒有連任的壓力,但有“歷史評價壓力”,而國民黨則仍然有連任的壓力。也就是說,在第二任期內,馬英九不僅要引領其執政團隊再創佳績,爭取選民繼續支持國民黨執政,而且還要開拓創新,為自己青史留名。這是馬英九站在相當高度的自我期許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但要達成如此美好的願景,必然得下大決心、花大力氣,大刀闊斧,再創新局。
“全面執政” 基礎厚實
馬英九的第二任期是在第一任期各項施政得到多數選民支持與肯定,並經歷大選考驗而取得的。因而,第二任期自然是在第一任期的基礎之上繼續向前推進。
1、依然保持“全面執政”態勢。1月14日“二合一”選舉結果,馬英九的得票數、得票率以及國民黨在“立法院”的席位數均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但馬英九仍是以過半數的“絕對多數”當選,國民黨在“立法院”也仍然保持過半數的“穩定多數”優勢;加之2009年和2010年地市選舉,國民黨在“五都十七縣”擁有“三都十二縣”過半數的地方縣市執政權,可以說,目前國民黨在台灣仍居“全面執政”態勢,民進黨在體制內的抗衡力量是有限的,親民黨及台聯黨雖然在“立院法”成立了“黨團”,但因席次太少也難以扮演“關鍵少數”角色。因此,“全面執政、全面負責”的國民黨,如果對政策法案宣導得力、在“立法院”運作得當,包括預算案、法律案、人事同意權案等等,馬英九當局均應能順利通關,付諸實施。
2、贏得島內主流民意支持。馬英九在選後表示:選舉結果表明,台灣人民對國民黨2008年執政以來拒絕貪腐、堅持清廉,開放鬆綁、振興經濟,擱置爭議、爭取兩岸和平、把危機轉為商機的努力,給予肯定。馬英九及國民黨執政當局能獲得多數選民支持與肯定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
其一,經濟成長。2008年執政以來,馬英九當局以推動經濟成長為主軸,實行營造台海和平環境、爭取大陸支持、擴大對外招商、刺激貨幣與財政等策略,增強島內民眾和島外商人對台灣投資的信心,推動了台灣經濟迅速恢復成長。在此期間儘管受到金融海嘯、“八八水災”等因素的嚴重衝擊與影響,但總體上仍取得了亮麗政績。最近四年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為3.42%高於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與香港,僅次於新加坡的5.01%,人均所得也一直都在“亞洲四小龍”中排名第二;其中2010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10.82%,創下近23年來的新高,當年人均所得達18175美元,比2009年增加1774美元;在2010年高成長的基礎上,2011年台灣經濟仍取得了4.04%增長,人均所得達到20139美元,首度突破2萬美元。
其二,兩岸政策。2008年馬英九當局執政以來,始終以“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為基礎,與大陸一道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讓台灣海峽由軍事熱點變為和平大道,為台海穩定與亞太和平做出了積極貢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僅得到了島內主流民意的普遍支持,也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同。島內多家媒體所做的民調均顯示:民眾對馬英九當局執政最為肯定的是務實、開放的兩岸政策以及兩岸交流合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70%以上的台灣民眾支持馬英九的兩岸政策。
其三,廉潔勤政。馬英九自2008年執政以來,儘管“個人魅力”和“明星光環”有所減退,但其“清廉、理性、謹慎、勤政”的人格特質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劉國深表示:馬英九的勝選首先在於其個人形象,“他是一個理性、沉穩、忠道的人,非常敬業、廉潔”,大多數民眾相信馬英九是可以託付重責大任的人。島內民調也顯示:馬英九的個人支持度在台灣台面政治人物中始終保持最高支持度。
3、明確兩岸和平發展大方向。2008年馬英九當局執政以來,兩岸建立了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在此基礎上海協、海基兩會依據“對等互惠”原則,迄今已經舉行了七次會談,簽署了16項協議,內容涉及兩岸金融合作、“三通”、開放陸客赴台旅遊、“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農產品檢驗檢疫、司法互助、知識產權、漁船船員勞務合作、標準計量檢驗認證等等增進兩岸人民福祉的重要協議。隨著這些協議的實施,兩岸關係朝向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方向發展,呈現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兩岸實現長期的穩定、交流、合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1月17日刊文表示:在台灣“大選”中,馬英九陣營與蔡英文陣營的決戰點無疑是兩岸關係,多數選民在維持台海現狀、促進兩岸和平的考慮下,把票投給馬英九;於此形勢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獲得台灣主流民意的完整背書,民意不容其有所逆轉,兩岸都應更有信心、更具耐心地開展良性互動。
大刀闊斧 為所當為
馬英九曾對自己兩個任期的定位表示:第一個四年定位為“撥亂反正、跟上世界”;第二個四年要台灣“脫胎換骨,邁向卓越”。然而,在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危機四伏、島內經濟尚未完全脫離衰退、推進各項改革困難重重、推動國民黨革新轉型引發多方反彈、兩岸關係發展進入更為關鍵時期的背景之下,未來四年,馬英九當局能否順利達成“脫胎換骨、邁向卓越”的宏願,顯然面臨極為嚴峻的考驗。具體而言,馬英九在去年9月推出全力打造台灣“黃金十年”的競選綱領中,提出“活力經濟、公義社會、廉能政府、優質文教、永續環境、全面建設、和平兩岸、友善國際”八大願景施政理念,這可謂面面俱到,但就其重中之重或當務之急而言,大致有三:
1、內政優先,拼經濟、重社福。金溥聰曾經表示:經濟就是一切,拼經濟才是重中之重,真正最重要的還是要過好日子,也就是要島內經濟繁榮。馬英九成功連任後,迅速組成陳沖領導的“財經內閣”,這顯示馬英九第二任期施政目標將以內政優先,兌現競選承諾,以拼經濟重民生、落實公平正義為主軸,帶領台灣邁向“黃金十年”,還給台灣民眾一個“有感經濟”。就內政優先而言,馬當局勢必大刀闊斧推動經濟、賦稅、民生、文教、黨務等領域的改革,包括在經濟問題上,如何應付歐債及美債風暴、如何處理物價上漲及貧富差距問題,如何平息近期熱炒的“美牛風暴”、“禽流感風暴”以及其他突發危機;社會問題上,例如應該如何解決失業率及社會正義等分配問題;憲政問題上諸如“憲政體制”問題、“立院”運作及其與府院黨間的關係、選舉制度檢討、人事佈局及許多制度是否有恢復及修正的必要性等;其他諸如環保問題、產業政策及永續發展問題、消弭政治對立、尋求朝野對話之共識基礎及藍營未來接班問題及人才培養等等問題。誠然,內政與民生問題是為政之基,不僅攸關競選承諾與政治誠信,而且攸關社會觀感與民眾支持度,更將直接影響2016年大選國民黨能否繼續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