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之瑜 |
中評社台北3月27日電(特約作者 石之瑜)台北今年剛剛發佈的“國防白皮書”,不再提及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推動,引起一些關注。不過,自從2012年以降,台北在兩岸軍事互信與和平談判上的立場,已經出現了180度的調整,所以這次白皮書中相關文字的闕如,雖然為媒體特別揭露,也不至於驚世駭俗。
然而,台北對兩岸互信機制的態度變化,毋寧是值得追蹤的,這在大陸對台政策新人新政之際尤其如此。可以說,台北對互信機制的毫無興趣,反映出台北對台海和平已經毫無憂慮,所以才能從容地借題發揮,對待互信有如褒姒的遊戲烽火。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北從早期對軍事互信機制看似非要不可的興致勃勃,到今天幾乎拒於千里之外的轉變呢?擺了這樣姿態以後,對未來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其意涵是什麼呢?
一個曾經可信的解釋,指向馬英九在2012年大選前夕的政治考量。當時,馬英九提出選後要與北京推動和平談判,遭到對手陣營質疑。似乎他是為了避免在已經領先但仍十分接近的選戰中突生變數,馬英九幾乎在24小時內就急流勇退。
他甚至還提出了兩岸進行和平談判的的十大條件,包括必須先經過公民投票獲得國民授權後,才會推動,且重申在他任內不會推動。換言之,他在24小時內將他本來規畫已久的重大政綱,甫一推出後,就一夕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