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5日電/博銳管理在線刊載作者朱玉增的文章說,2010歲末的12月份,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農貿處在華南的廣州、深圳等地連續舉辦了系列的美國葡萄酒文化節活動,該項活動得到了以廣州十六區酒業為代表的專業美國酒進口及運營商的大力支持,對於美國葡萄酒運營商和代理商而言,有一種期待已久的感覺。至少,相比較與其它國家官方出面做大規模推廣來說,美國領事館的此次美國葡萄酒文化節活動本身就已經給了國內的美國葡萄酒商一個良好的開端與支持。因為,目前國內的進口酒市場上主流的產地文化依然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歐州概念,雖然現在市場上法國酒表現泛濫,但是,依然有著較高的消費認知指數。
那麼,對於後來中國市場的美國葡萄酒能否居上而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消費葡萄酒嗎?會象其它的美國產品如可樂、肯德基和麥當勞、牛仔服等一樣成為一種新的美國文化流行並形成文化競爭力嗎?投資美國葡萄酒有前景嗎?等等,面對諸多的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疑慮,從市場的角度,除了國內各大運營商持續的推廣是基礎之外,筆者從以下幾方面先來分析下作為新世界代表的美國葡萄酒的文化競爭力形成的支撐點。
一、產量和消費量的實際領先。以2008年為例,美國葡萄酒(原產地)產量為19.2億升,消費量27.2億升,分別位列世界第4和第2。從上述8億升的市場需求差距我們可以看出,美國葡萄酒出口少的原因首先是自身的供不應求。據美國領事館農貿處的資料顯示,從純原產地的產量上來說,美國是真實的生產、消費量的第一;而之所以突出原產地,是因為一些國家從西班牙等國家進口原酒作為自己的原產量再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