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8日電/《北京青年報》報道,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電視劇《中國遠征軍》,號稱“最大程度地還原了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中國遠征軍在緬甸戰場上浴血奮戰、保衛滇緬公路的史實”,因此吸引了眾多觀眾追看。不過,該劇熱播的同時專業人士也指出劇情有硬傷。為此,記者特別採訪了本劇導演董亞春並對此進行了回應。
質疑一:韓紹功不符真實歷史?
《中國遠征軍》劇中有一位傳奇式的英雄——黃志忠飾演的韓紹功。他為人高傲,作戰勇敢,曾因不服命令而被降職。但他參與了幾乎所有遠征軍入緬的重要戰役。從200師打到新38師,從緬甸打到印度。有觀眾指出,軍人從一支部隊跳到另一支部隊的情況不合常規,而且歷史上的中國遠征軍將星雲集,為什麼還要虛構一位軍官?
董亞春回應說,正因為遠征軍人物眾多,所以囿於篇幅不能一一細述,而且這些人物大都有史可查,所以很難進行藝術加工。
質疑二:軍隊細節不合規定?
由於《中國遠征軍》的特殊題材,也吸引了很多軍人觀看。南京軍區一位姓劉的大校在肯定了《中國遠征軍》的整個電視劇的立意與內容後,也對本劇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這位現役軍人從專業的角度指出:“有些情節與細節是有很大漏洞的。韓紹功帶的是一個連,可是他接防的英軍卻是一個營,這種不對等的交接是不可能發生的,另外,在交接程序上,不是嘴巴上講交接就交接的,還需要有一些必備的手續,例如要有小比例的防禦陣地草圖,拿這圖才可以交接,但是電視劇中把這些細節處理得太兒戲了。”
對此,董亞春表示:“現行的規定是這樣的,但是戰爭年代會有特殊情況。英國人當時是急著撤退、準備放棄緬甸的,看到有個連長過來就交接了也是合理的。戰爭時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不能全部遵守規定來。”他同時指出,電視劇不是軍事教育片:“電視劇不應該用歷史書的觀點來拘泥,如果那麼一板一眼,就直接去看歷史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