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聲音之道與政相通:“亡國之音”審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7 08:38:51  


  中評社香港3月7日電/在清朝覆滅之前不久,即1911年10月5日,清政府公布了一首國歌,由嚴複作詞、溥侗作曲的《鞏金甌》,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正式頒布的國歌。

  當時有一個音樂家在報紙上看到公布的這首國歌,感到非常震驚,他找到肅親王的弟弟。肅親王的弟弟是戲迷,對音律也精通,他當時便說:“此樂既出,不出三月,天下大亂。”果然,此歌發表第六天,辛亥革命就爆發了。

  《鞏金甌》的歌詞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曲譜上。從傳統樂理來看,這首國歌的工尺錯了,曲譜中不但沒按“一字一音”的規矩,更是缺少在傳統樂理中的“宮”音,也就是說無“君”。被懂得樂理的人稱為“亡國之音”也就不奇怪了。

  “亡國之音”在《禮記.樂記》中即已出現:“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又:“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的觀點在 《史記.樂書》中也得到認同。 

   不止有理論,“亡國之音”的故事在先秦《韓非子》中也留下了記載:衛靈公訪晉,於濮水之上聞鼓新聲,命師涓記之。和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台,酒酣,令師涓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師涓所奏的“清商”之曲,被晉國樂官師曠認為是導致商紂滅亡的“靡靡之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