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22日電/這些年,幾乎跟收視率有關的電視節目,都在踐行著“催淚”戰術。無論是前些年引進的以主角罹患不治之症或者突遇車禍為結局的韓劇,還是近些年話題滿天、炒得不亦樂乎的各種選秀類節目,都製造著各式各樣讓人瞠目結舌或大跌眼鏡的悲情故事。
近來收視大熱的《我是歌手》,憑借其主打的深情懷舊牌,推出了一波又一波催淚彈,且不說憑借《我是歌手》卷土重來、鹹魚翻身的陳明、黃綺珊數度淚如泉湧,就連本該男兒有淚不輕彈的齊秦、沙寶亮、羽泉等,也毫不矜持地將淚彈了又彈。鏡頭切換到台下觀眾,也都紛紛作抹淚狀。《我是歌手》賺足了收視率的同時也賺足了眼淚,終於,電視機前的觀眾紛紛忍不住上網吐槽:“下次能不能別再哭了!”
此前坊間熱捧的《中國好聲音》也是一樣的煽情路線,歌聲之餘的話裡話外,也包裝出一個個淚點不一的對演唱道路至關重要的愛情、親情故事。時間再往前推,《超級女聲》時代,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些剛剛嶄露頭角的偶像們在台上唱,尤其是在決定去留的關鍵PK場次,年輕而狂熱的粉絲在台下揮舞著熒光棒,為偶像的星途牽腸掛肚,被唱得不那麼感人的情歌感動得熱淚盈眶。
以家境貧寒煽情,以過世親人煽情,以親密愛人煽情,現場送戒指、送飯,兄弟助場演奏,父母同台幫襯……選秀節目成了悲傷俱樂部和訴苦大本營,參賽的選手不是親人重病在床,就是生活遭遇重大變故,家庭條件稍微好點的,要麼生拉硬扯些不堪回首的北漂往事,要麼梨花帶雨地絮叨些情感挫折,滿場下來,比比皆是苦菜花。可見煽情這種事,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選好定位,人人都有故事可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