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放軍S-300遠程防空導彈夜間發射。S-300系列防空導彈是中國防空圈外層主要力量。
|
建國以來,沿海地區的防空問題就一直是國家軍事部署的重點。北部沿海是拱衛京畿的門戶,東南沿海是阻隔美蔣竄擾的屏障,南部沿海是防禦印支戰火的防火墻,在曆史上我們已經較好地完成了沿海防空任務。今天,我們還能在這里牢牢捍衛國土的大門嗎?
建國後的國土沿海防空建設
沿海防空體系的初期建立 建國初期,解放軍空軍剛剛組建,空中、地面防空能力都很弱,戰術技術也處于初級階段,在東南和南部沿海幾乎沒有部署空軍力量。因此,東南和南部沿海地區防空體系的建立主要依靠地面的高射炮兵部隊(包括探照燈、雷達、對空監視等部隊),以對抗美蔣空軍的空中威脅。
實際上東南沿海地區的防空薄弱問題在朝鮮戰爭前就已經暴露出來,1949年10月~1950年3月,東南沿海的上海、杭州、福州、廣州、南京、寧波、青島、徐州、南昌、鎮海等地均遭受過國民黨空軍的轟炸,其中僅上海一地就被炸26次。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調集大量空軍兵力進駐遠東地區,第7艦隊同時進入台灣海峽,其軍用飛機不斷侵入我東北和東南沿海地區領空;駐香港英軍和侵越法軍也曾多次派飛機入侵我廣東、廣西領空,國民黨空軍也乘機擴大對大陸的襲擾範圍。據統計:從1950年1月至1953年底,美機侵犯我國領空7729批32126架次;國民黨空軍自1951年1月至1953年底,竄入大陸上空772批983架次。美機主要活動在我東北地區,少數活動在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
國民黨空軍主要活動在上海以南的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地區。因此,國土防空作戰主要集中在上海周圍、山東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
鑒于此,毛澤東主席下達了關于擴大防空軍的指示,設想編成15個高炮團,1950年底前在10個大城市部署高炮團。1950年底實際組建22個高炮團,次年底,組建了26個高炮團、6個獨立高炮營,共有高射炮975門。高炮部隊除配置于作爲朝鮮戰場大後方的東北地區外,優先配置于東南沿海地區。整個朝鮮戰爭期間,共有14個高炮團配置于東南沿海地區,集中部署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和汕頭、厦門等地。1955年建立防空軍,1957年空軍和防空軍合幷,國土防空由空軍組織。至此,我國沿海地區的防空布勢基本完成。
沿海防空體系的成熟與壯大 朝鮮戰爭發展起來的以高炮爲主的地面防空力量主要擔負要點的防空任務,其在螺旋槳飛機和噴氣時代初期與國土航空兵高低搭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當空襲兵器進入噴氣時代後,國土防空的主力逐漸向地空導彈力量轉移。1958年我國從蘇聯引進S一75(SA一2)地空導彈,組建了空軍防空導彈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