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當代海軍》雜誌發表原題:“中國軍事威脅論”大起底的文章,2011年1月,有關中國殲-20四代戰機成功試飛的信息在互聯網上迅速傳播。與此同時,“中國空軍突飛猛進”、“中國海軍擴張進程加速”、“周邊國家安全將受到威脅”等言論相繼出現,日本借機提出大量購進F-35戰鬥機,並強化西南島嶼軍力部署。1月20日,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明確指出,“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不搞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然而,新的一輪“中國軍事威脅論” 在國際上依然沉渣泛起,其負面影響也將持續顯現。
“中國軍事威脅論”:三階段演變歷程
新中國成立後,基於美蘇冷戰背景,西方國家曾提出中國“崩潰”、“紅色擴張威脅”等論調。改革開放後,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西方開始重新審視和調整中國的定位問題。上世紀90年代,“關於中國將成為威脅”的“研究成果”開始出現。至今,已先後經歷三次較為系統、成規模的“中國威脅論”演變升級過程:
第一階段,1990至1993年,“中國軍事威脅論”在西方理論界初步成形。1990年8 月,日本防衛大學副教授村井友秀在《諸君》月刊登載《論中國這個潛在威脅》一文,從國力競爭角度推論中國正在成為日本的一個“潛在威脅”。1992年9月,美國學者羅芒在美國傳統基金會刊物《政策研究》秋季號上撰文《覺醒的龍——在亞洲真正的威脅來自中國》,稱“自拿破侖以來,西方人一直在預言,一旦中國龍覺醒,全世界將為之震驚。”“中國已經走上了一條經濟飛速發展、軍事上顯露鋒芒的道路,它對於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影響是巨大的。”1993年末,美國《華盛頓季刊》和《外交季刊》的兩篇文章《東亞新安全議程》和《中國的崛起》,更是系統地從“國際關係理論”角度推斷出“中國將成為西方威脅”的結論。
第二階段,1995年至1999年,“中國軍事威脅論”提升至中美國家安全層面。針對台海危機以及香港回歸問題,美國保守派力圖通過散布“中國軍事威脅論”奪取美對華政策發言權。“中國對西太平洋的和平與穩定構成威脅”、“香港的回歸意味著自由民主世界將受到專制力量威脅”等言論大量出現,美國《時代》周刊記者所著《即將到來的美中衝突》更是得到許多反華勢力的“推崇”。1998、1999年間,《考克斯報告》、“李文和案件”相繼出爐,矛頭直接指向“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認為“中國竊取美國核機密”、“利用華人科學家和學生在美國廣泛收集軍事情報”。《紅龍躍起:共產黨中國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中國擴充導彈部隊以對抗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等激進書籍和文章大量出現。1999年9 月,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謝爾頓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強調,“美方並未誇大中國部署導彈的軍事威脅,它可以打到美國”。1999年11月11日,克林頓總統在美國退伍軍人節發表講話時公開表示,“美國對以色列打算向中國出口先進的機載雷達系統表示憂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