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陸戰隊。 |
從清末建立海軍以來,百年間的中國一直處於“大國小海軍”的狀態 之下,嚴重制約了華夏民族走向世界,近年來海軍建設的突飛猛進,宣告這一時代的結束。
自朝鮮戰爭期間以“志願軍”名義參戰的解放軍打出軍威之後,中國一直被世界公認為是陸軍大國,六七十年代完成“兩彈一星”(核彈、導彈和衛星)後,中國晉升為核大國,然而在海軍方面卻長期被國際軍界輕視。按照近現代海軍的定義,有遠洋作戰能力才算“大海軍”,在本國周邊海域有作戰能力可謂“中海軍”,只能在近海近岸作戰的只是“小海軍”。直至19年前,中國在世界5個核大國和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是惟一沒有遠海作戰能力的國家,日本那支不稱軍隊的海上自衛隊一再傲慢地認為中國軍艦根本非其對手,臺灣也敢聲稱在海峽一帶有“局部優勢”。
中國海軍的迅速壯大,並在遠航能力方面的飛躍,這恰恰又是當今保障中華崛起的重要一環。
近兩三年來,國際上對中國海軍的評論發生了根本變化,排除渲染“威脅論”的炒作外,尊重客觀事實的人都看到了中國海軍的迅速壯大,並在遠航能力方面的飛躍,這恰恰又是當今保障中華崛起的重要一環。
美國國防部發表的中國軍力報造已經點明了中國海軍需要克服的弱點一“如果中國向更為廣大的‘海洋控制’戰略轉型”。
海軍威國防建設重點
自古屬於河流文明範疇且以農耕為主的華夏民族,千年傳統是眷戀固有土地而對遠航開拓缺乏興趣,這也是造成明清兩朝封閉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代中國遭受的入侵主要來自海上,自身卻缺少海軍抗禦。新中國成立後,囚面對擁有強大海空力量的美國封鎖遏制,毛澤東等領導人選擇了陸上防禦為主的戰略方針,後來與蘇聯對立又以北疆為設防重點,海軍建設一直排在陸、空軍和二炮(即戰略火箭部隊)之後居末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