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全年“成績單”顯示,2009年——新世紀以來中國經濟“最困難”一年——成功“保八”,實現V型反轉。 |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法國《歐洲時報》3月2日載文《兩會前瞻:中國發力校正經濟軌道》,文章說,只有民生問題解決好了,才能促動居民消費,從而保證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不難想象,今年“兩會”許多經濟的熱點問題將圍繞著“民生”而展開,如能否讓絕大多數民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想必“兩會”會探討出科學的方略。摘要如下:
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中國屆時將釋放哪些經濟決策的新信號,顯然是各國觀察人士、政要最急切想知道的。
在2009年這個“新世紀中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中國總理溫家寶之語),中國經濟出人意料地以8.7%的增速在全球“一枝獨秀”,成功“保八”,實現了超級“V”型反轉,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稱許。今年中國經濟上行的力量更加強勁,無疑讓人樂觀期待持續回暖的局面。
意外的是,溫家寶卻在兩會前與網民對話中坦承“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複雜的一年”。原因無他,去年為實現“保增長”目標立下頭功的是以投資為“急先鋒”的諸多救急政策,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大規模信貸及房地產刺激。數據顯示,在8.7%的經濟增速中,“三駕馬車”中的投資拉動了8個百分點,貢獻率達到92.3%;消費拉動了4.6個百分點,貢獻率為52.5%;而以往的貢獻大戶——出口,近乎享盡政策扶持之惠,雖然幫助中國榮登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卻對中國經濟拖累了3.9個百分點,貢獻率是負44.8%。
眾所周知,投資尤其是政府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最直接、見效最快、效果最明顯,但這種粗放式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和活力,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自己以前的經驗均已證明,這並非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無法拉動中國經濟持久、協調、健康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