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1日電/美國《僑報》12月10日載文《遏制公款吃喝關鍵在約束權力》,摘要如下:
在頒行“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65條條例後,中共近日又發布公務接待的新規定,並被大陸媒體冠以26條鐵律,大有刹住公款吃喝之勢。然而也有輿論認為,這不過又是形式主義、教條主義,因為這樣的規定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公款吃喝還不是愈演愈烈麼?
幾乎每一個新規、每一條規定的制定與發布,都能展現中共高層的反腐意志。而意志終歸要面臨殘酷的現實。
此次公務接待新規,可謂頗具細節,比如,要求在填寫接待清單並寫明招待對象的單位、人數、姓名,要知道此前只是寫個“招待外單位人員”的即可蒙混過關;還有列明陪餐人數,10人以下3人,對吃喝幾張嘴的控制,無疑會壓縮奢靡浪費空間;更有明確規定禁止吃魚翅燕窩。規定巨細無遺,兼顧各個方面,餐桌上大概會清白許多。
但有中國網民立即發問,把魚翅燕窩改個名字吃呢?把茅台五糧液裝進礦泉水瓶子喝呢?把廚師叫回家在別墅裡請吃喝呢?發票報銷不寫餐費換個辦公費呢?熟悉中國國情的人,大概會對這樣的反問,無言以對。中共建政伊始的國宴標準“四菜一湯”,如今到了地方,演變成“大盤套小盤,小盤多菜品”的數字遊戲;習李推行的“八項規定”,豪華酒店少了官員身影,可私密會所照樣冠蓋雲集。除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萬能定律,更有所謂“中央強調抓一下,強調過後放一下,出了問題緊一下,形勢好了鬆一下”的現實寫照。
新規的亮點是“細”,但輿論若對此嗤之以鼻,則是矯枉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