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吞吐繁忙的青島港集裝箱碼頭 新華社發 |
中評社香港2月11日電/中國的轉變是過去40年來全球最至關重要的經濟故事。這種轉變——直到現在我們才開始理解——已經改變了歐亞大陸的實力均勢。
美國“公平觀察家”網站2月9日載文《轉變的中國:一種新的實力均勢》,文章說,中國之所以會發生變化,是因為從1979年以來(就允許)國內存在活躍的經濟競爭,而這并不被蘇聯模式所允許。隨後,中國經濟開始快速增長,而集權化的蘇聯體制則陷入停滯。這也許能够解釋共產主義為何能在中國生存卻在蘇聯崩潰。當然,中國的增長還要歸功於全球貿易的開放,使其在連續多輪貿易自由化中得以打造強大的出口業。
如今,中國不得不進行再一次轉變。其出口帶動型的發展模式已經達到極限。由於(富餘)勞動力從農業向工業的大規模轉移已經結束以及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中國的勞動成本日漸上漲,國內出口企業正遭受越南等工資更低經濟體的侵蝕。
此外,中國經濟發展造成的環境破壞已達到極限。一些城市的污染程度令人觸目驚心。環境損失恐導致中國GDP降低10%。而從1978年至今,中國的城鎮人口已從20%增至50%,并將在2030年達到75%。這將導致更多污染,除非其城市建立在不同模式之上。為此,中國正開展大量研究并推動轉型,未來或將成為綠色技術出口國。
在國際形勢方面,特朗普放棄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將使中國擔當東亞貿易政策的舵手。更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曾經主張貿易自由的美國祭起了貿易保護主義大旗,而中國則把自己看作是世界開放貿易體系的捍衛者。然而,倘若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與俄走近,歐盟或將發現其在氣候變化等領域的利益將與中國利益一致。許多歐盟成員國對俄意圖的焦慮感,以及莫斯科將某些歐盟成員國視為屬於俄勢力範圍而不應通過歐盟與西歐結盟的看法,將進一步促使歐盟認為歐盟-中國利益具有趨同性。從歷史上看,中國向來是歐盟統一化的支持者。而中國正竭力打造的“一帶一路”計劃也將加強與西歐的聯系。
作為歐盟成員國,愛爾蘭在打造歐亞大陸和平均衡架構方面也應充分發揮作用,這符合其經濟和政治利益,因為該架構不僅保護小國權益,還能確保任何大國不會感到被包圍或孤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