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武訓傳》重生:禁片裡的歷史密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6 09:47:37  


  3月份,廣東一家文化傳播公司製作的《武訓傳》正版DVD上市發行,在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躁動,這部共和國歷史上第一部被禁的電影重新流通傳播,雖然出版方只是以電影版權超過了50年保護期為由來回覆公眾的好奇,但在這個“意識形態鬥爭”敏感的時期,依舊使得嗅覺敏感的人們產生種種遐想,畢竟這部電影曾經撬動建國後第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化思想批判運動,也拉開了此後一系列小說、電影等文藝論爭的開端。這種自上而下動員起來的文化批判運動1949年之前不曾出現,1980年之後也鮮有存在,可以說是一種相當特殊的文化與政治“聯姻”的狀態。
  
  沒有“平反”的平反

  今天,很多人已經不知道《武訓傳》為何物,更無法理解這部電影為何會在半個多世紀前受到過那麼多的批判,以至於今天發行一部DVD仍能惹人注目。與1980年代文學、電影等藝術“主動”與政治離婚不同,1950~70年代與其說文化生產被政治化、意識形態化或工具化,不如說政治本身以文化的方式來實現自身。如“文化大革命”正是借助“文化”的名義來發動的一場革命,直到80年代清算“文革”的債務及確立改革開放的路線也是通過文藝論爭來完成的。文化之所以在80年代依然占據中心位置與這種特殊的政治運作和想象方式有關(人們相信文化可以改變社會)。在這個意義上,80年代的落幕也意味著50年代以來所形成的“文化革命”的政治實踐方式最終被終結,“不爭論”成為主旋律。

  80年代的“撥亂反正”已經使得“17年”和“文革”期間的很多“大毒草”獲得了“昭雪”,但是,電影《武訓傳》並沒有像其他受到批判的作品那樣獲得“重映”,僅有的幾次放映也大多是學術交流。武訓這個歷史人物及其相關的藝術作品只是在80年代中期獲得過“間接”平反。

  1985年胡喬木出席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基金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到“解放初期對電影《武訓傳》的批判是非常片面的、極端的和粗暴的”,而1986年胡喬木又做出了有保留的批示“武訓其人,過去大加撻伐是錯誤的,現在如大張旗鼓地恢復名譽,似亦過當”。從那之後,“《武訓傳》批判”再也沒有更進一步的“官方說法”。

  不過,這些年關於武訓的傳記和動畫片時有出現,“武訓紀念館”也早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按照當下的流行看法,“武訓”無疑是一個具有大愛和慈善精神的人,終其一生“行乞興學”,是“捐資助學”、“救助失學兒童”的好榜樣。如果說“武訓精神”成為貫穿50~70年代的“反面教材”,與那個時代的主流意識形態處於格格不入的狀態,那麼為何電影《武訓傳》在當下依然處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曖昧狀態呢?正如這次碟版發行的套裝上寫著“供研究使用”的標簽,而出版公司也極力回避這次出版的“政治”動機,僅以電影版權超過50年不受出版限制為由。也許在這個刻意“去政治化”的氛圍中,《武訓傳》最好的狀態就是“保持現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