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盟自貿區的整合遇到一些麻煩。 |
中評社香港2月27日電(評論員 丘巒)東盟自貿區的整合可能遇到一些麻煩,整合速度受到影響。主要的原因是什麽?有海外輿論指稱,東盟整合倒退乃東南亞的反華情緒在作怪。真相是否如此?
首先要看做出這種結論的海外評論者主要的論據是什麽?是根據最近新加坡與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閙矛盾而得出的。
近來,泰國與新加坡之間就電信領域投資閙矛盾,並捲入了泰國遲遲未決的政治危機。泰國軍方領導人公開指責說,新加坡投資於包括衛星在內的泰國電信基礎設施領域,是侵犯泰國國家主權之舉。另一方面,印尼和馬來西亞當前對新加坡採取了比較激烈的貿易保護主義行動。
評論者認爲,新加坡面臨的問題,其實隱含反華情緒的因素,因為華人佔有新加坡總人口的80%。華人是東南亞的少數民族,歷來在他們移居的國家保持低調,尤其是在印尼。隨著中國在區內影響力不斷提高,華人最近開始以更自信的姿態突顯自己的民族身份,地區內的民族主義政客無疑也注意到這種社會趨勢。
如果這是一種危機預測,那麽不無道理,提醒東南亞華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認真把握好與所在國民衆的關係。這是有益處的提醒。
但是,如果僅僅以新加坡與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在經濟領域發生摩擦,就作出東南亞反華情緒作怪,甚至影響了東盟自貿區的構建速度的結論,未免過於草率,是過度的猜測,被局部現象屏蔽了雙眼。而且,這樣的論據,是無法支撐論點的。
首先,新加坡與其它東盟國家發生經濟摩擦,主要矛盾仍然局限在東盟國家内部,並非產生在中國與東盟之間。所以,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對新加坡採取的措施,不可能與反中國劃等號,兩者之間完全風馬牛不相及。新加坡華人再多,也不可能與中國混同。
其次,新加坡與其它東盟國家發生經濟摩擦,是東盟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必然。東盟國家要由原來俱樂部形式的清談關係,發展到實現東盟經濟一體化,打造一個緊密團結、遵守規則的經濟集團,還有許多的障礙需要克服,絕對不會一帆風順。所以,東盟國家之間閙矛盾,實為正常不過,未必會影響東盟自貿區的進程。
第三,東盟國家之間政治經濟體制差異極大,必然有障礙。設在東京的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所長河合正弘說,與歐盟不同的是,東盟“各國之間發展水平差距是巨大的,比如新加坡與老撾或柬埔寨的差別。收入差距也是巨大的,制度方面的差異很大,各國的政體當然各不相同。從歐洲來看,那些核心國家即使在50年前也有著很多相同之處。”新加坡是東盟最富的國家之一,去年人均國內生産總值超過2萬6千美元,而東盟最貧窮的成員國緬甸還不到200美元,老撾和柬埔寨也只是稍稍強於緬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