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南海開發似政經火藥桶 中國棘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6 00:09:10  


南海是中國的希望之海,無論經濟、政治與軍事意義都非同小可。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評論員 張沐)素有“亞洲地中海”之稱的中國南海,是溝通兩大洋和聯繫三大洲的海上樞紐;其豐富的海底寶藏,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同時,在軍事上也是中國海軍的重要戰略通道。當前,周邊國家在強化對已占島礁及海域實施軍事管控的同時,又加緊了“主權”宣示和資源的開發與掠奪。美、日及印度等區外大國積極介入南海事務,強化軍事存在,使南沙群島問題國際化趨勢進一步明顯。

  南沙群島位於南海中南部,歷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它是南海諸島中分佈範圍最廣、擁有島礁最多的一個群島。其西北與越南遙遙相對,東北與菲律賓隔海相望,南部水域與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緊密相接。它北起雄南礁,南至亞西南暗沙,東自海馬灘,西迄萬安灘。分佈在南北寬1000餘公里、東西長1200餘公里、總面積約8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區,約占南海海域面積的三分之一。南沙群島共由550多個島嶼、沙洲、暗礁、暗沙、暗灘組成。在高潮時露出水面的島、洲、礁一共有36個(島嶼及沙洲16個、礁20個),其中較大的有13個島嶼和沙洲,其中最大的太平島,面積也僅有0.43平方公里。

  由於歷史與現實的原因,目前南沙已經形成“六國七方”介入、“四國五方”軍事佔領的武裝割據格局。除中國據守的8個島礁(含臺灣管轄的1個太平島)之外,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南沙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就被一些周邊國家侵佔。目前已有42個島礁被侵佔,其中越南29個,菲律賓8個,馬來西亞5個,汶萊、印尼也對部分島嶼和海域提出了主權要求。

  1988年初,中國根據聯合國的有關要求,組織有關人員進駐南沙群島永暑礁建立海洋觀測站,至今已進駐永暑礁、美濟礁、渚碧礁、南熏礁、東門礁、赤瓜礁、華陽礁7個島礁,為了守衛和建設這些島礁,中國海軍建立了“南沙巡防區”,以定期輪換方式駐守。臺灣海岸巡防署在太平島設立了南沙指揮部,總兵力約110人,下轄的岸巡中隊戰時根據命令納入臺灣軍事作戰體系,實行各項作戰和支援任務。

  1975年,北越趁南越潰敗之際,乘機襲擊和“接管”了南越侵佔的南威島、鴻庥島等6個島嶼,並不斷擴大侵佔無人沙洲和礁灘,迄今越南已侵駐29個島礁,駐軍約2000人,指揮部設在南威島。

  菲律賓最早入侵南沙群島,1948年起,菲多次組織“探險隊”、“遠征隊”侵入南沙進行偵察勘測。後於1970年公開派軍侵佔距其海岸最近的馬歡島、費信島,至今已侵駐9個島礁,駐軍約100人,指揮部設在中業島。 

  1970年,馬來西亞開始入侵南沙進行鑽探活動。1977年開始派艦船入侵南沙群島南部海區,先後對彈丸礁等10餘個礁灘樹立“主權標誌”,1983年,派兵侵佔彈丸礁、光星仔礁、南海礁等5個礁灘,駐軍120多人,指揮部設在彈丸礁。

  近些年,越南公開在南海大肆擴張,大量進佔南沙島嶼,每年開採三千萬噸石油;還將南沙海域劃分為上百個油氣招標區,在國際上公開招標。近幾年越南同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等,不斷簽訂勘採石油、天然氣合同。去年4月,越南政府進一步劃定了南沙部分油氣招標區塊,並將在南沙舉行所謂“國會代表”選舉;越南還將和英國BP公司合作在南沙修建天然氣輸送管道。在輿論上,越南宣稱“擁有南沙全部島嶼的主權”,越南外交部發言人公開發表聲明,稱“有充分的歷史根據證明越南擁有南沙群島的主權”。

  中國學者咸認為:越南是南沙爭端中國最危險也是最難解決的對手。南海的問題愈益錯綜複雜,如今,似乎又平添了大國加入角力的隱憂。綜合起來,主要是三大因素:

  一是美日因素。由於南海地處重要的戰略地位,又蘊藏豐富的石油資源,且是美日石油運輸線的必經之地,更兼其戰略圍堵中國的目的,美日都力圖利用東盟來牽制和制約中國。

  二是東盟一體化因素。自東盟一體化後,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利益趨同,一個鼻孔出氣,導致中國在處理南海問題上從面對一個個南太平洋國家變成了一個大區域集團。這對中國在政治上形成極棘手的態勢。

  三是臺灣因素。在南海的實際控制區域裏,有很多和南海諸國有爭議的區域實際由臺灣控制。而陳水扁當局為了發展“國際空間”,謀求“台獨”,除了在經濟上加強與東盟的聯繫和合作“以經促政”外,還在南沙問題上採取兩面手段,不惜出賣中國領海權益。陳水扁企圖與東南亞國家聯手,達到利用東盟控制中國的目的;而東盟卻把臺灣作為牽制中國在南沙主權要求的條件,並利用大陸與臺灣的矛盾在南沙問題上漁利。這又給大陸在處理南海局勢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社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