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9日宣布,法國作家克萊齊奧獲得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這是克萊齊奧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資料照片(2008年2月19日攝)。 新華社圖 |
中評社香港10月10日電/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9日宣布,將2008年度諾貝爾文學獎授予法國作家讓·馬瑞爾·古斯塔夫·勒·克萊齊奧(JeanMarieGustaveLeClezio)。這位被法國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的作家之一”的文壇元老不僅三次來過中國,還是老舍的“粉絲”。
青年報報道,在頒獎詞中,諾貝爾獎委員會稱克萊齊奧是“文學新領域的開拓者,他的作品具有詩意般的神秘,它是舊習俗的死亡,新生命的誕生,探索著在當代文明掩蓋下的人性,他的作品標志著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的交融。”在今年這場美國作家和歐洲作家的交鋒上,歐洲作家再次勝出,而美國人自從1993年托尼·莫裏森獲獎後,已遠離諾貝爾獎15年。
克萊齊奧,1940年生於法國尼斯,是20世紀後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1963年出版了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憑借這部處女作他年僅23歲就獲得了勒諾多文學獎。此後他相繼出版了三十余部作品,這些作品多以漂泊不定的邊緣人物為主角,都反映出他對原始部落、消逝的古老文化的關注,尤其是對美洲印第安人世界的向往。1994年,他在法國《讀書》雜志做的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在世的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是當今法國文學的核心之一,與莫迪亞諾、佩雷克並稱為“法蘭西三星”。
就在今年1月28日,克萊齊奧憑借《烏拉尼亞》被人民文學出版社授予2006年度最佳外國作家獎,他親自來到了北京領取獎項。克萊齊奧對中國有著極濃的熱情,1967年當中法兩國剛剛恢復外交關係時,他就申請加入由法國派往中國的第一批年輕人的隊伍。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當時的申請沒有獲得批準。不過克萊齊奧卻一直保留著學習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的興趣,他尤其喜歡老舍的作品。
“閱讀中國的古典文學,鑒賞中國的京戲和國畫對我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我尤其喜歡中國現代小說,比如魯迅和巴金的小說,特別是北京小說家老舍的小說。我發現老舍的小說中的深度、激情和幽默都是世界性的,超越國界的。”克萊齊奧當時這樣說。
按照慣例,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典禮將於12月10日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克萊齊奧將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