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日電/據《瞭望》新聞周刊報道:中國究竟有多少農民?9億?還是8億、7億?
這似乎是一個簡單的統計問題,甚至只是個數學問題。但是,一個不能忽略的背景是,在社會快速轉型期,不少農村人員的身份處在轉換之中,我國到底按什麼口徑計算農民或農村人口,人數到底是多少,其說不一。
從有關權威部門的公開資料看,農民數量的統計從兩方面進行:一是統計戶籍,從戶籍管理角度看,中國的農村人口現在約有9.4億;二是從現實的居住地統計,這幾年公佈的主要數字顯示,現在真正長期居住在農村的農民大概是7.5億。由此我們看到,約有2億農民由於勞動就業的流動以及行政區域的變化,實際上已經不在農村。
關於農民人口數據的分歧和誤差,蓋緣於此。
事實上,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方面,農村人口的職業分化就已經開始,有學者曾以職業為標準把農民劃分為8個階層:農業勞動者,農民工,雇工,個體工商戶,農村知識分子,鄉企管理者,私營企業主和農村管理者;另一方面,農民從事多種經濟活動快速增加,並逐步呈現出跨產業、跨區域的特徵。為適應這一變化,中央逐步放寬針對農民流動就業的限制。
農村勞動力轉移不僅在GDP平均年增長中有重要貢獻,而且,現有約2億進城務工農民,在加工製造業、建築業、採掘業以及環衛、家政、餐飲等服務業中,已佔從業人員半數以上。進城務工農民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工商業快速發展不可或缺的勞力支柱。
然而,職業和地域轉換,並沒有帶來由農民而市民的改變。
不難看到,一方面,進城務工農民大多處於就業末端,幹的是臟活、累活,工資水平大大低於城鎮戶籍的從業人員,而且還時有被拖欠的風險。另一方面,子女上學難、就醫難、社會保障缺乏、居住條件差等問題,仍然令他們處於社會邊緣,難以融入城鎮社會和參與公民政治。
由之不難讀出,農民數量之異,看似統計口徑不同,實涉農民身份歸屬之確定。農民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概念?是按照職業劃分還是按照地域鎖定的戶籍身份來區隔?未來若真的能把農民只作為職業概念、而非戶籍身份,才是這個簡單數學問題的真正解法。
而在城鄉二元結構尚難徹底打破的今天,各地黨政機關倘能積極轉變觀念,不以戶籍為惟一標準,主動統籌考慮長期在城市就業、生活和居住的進城務工人員對公共服務的需要,讓公共財政、公共服務的陽光平等播灑,則無疑是對科學發展的積極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