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0日,南航首次直航台北的機長劉湘衡(左三)和乘務長石菁(左二)率領部分機組人員出席新聞發布會。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將於12月18日執行兩岸直航包機任務。南航深圳至台北直航包機為每周兩班,逢周四、周六執行。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2月15日電/新華網報道,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台北會談達成的協議,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今天(12月15日)全面啓動,兩岸同胞企盼了數十年之久的“三通”終於夢圓,兩岸關系發展邁入新時代。回首過往,一路雖然曲折蜿蜒,但大勢所趨無可逆阻。
《告台灣同胞書》首倡兩岸“三通”
1949年後,台灣海峽兩岸長期處於軍事對峙狀態,造成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通航、通商全部中斷,兩岸同胞相隔咫尺海天。
直至1979年的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提出和平統一的方針,并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通郵、通航”,“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三通”的概念由此創生。
《告台灣同胞書》發表後,大陸多個部門負責人先後公開發表談話,表示隨時准備與台灣有關方面就兩岸通郵、通航、通商問題進行協商,并為兩岸“三通”提供一切方便。
1979年2月,大陸郵電部門率先開辦經第三地對台電報業務,3月又開辦了對台長途電話業務,5月、6月先後開始受理寄往台灣的平信和掛號信函業務(均經香港郵局轉寄)。1979年以後,大陸方面向台灣產品開放市場,主動派出大型采購團赴香港采購台灣產品,并開放台灣工商企業來大陸投資,設立代表機構,開展業務。
1981年9月30日,葉劍英委員長發表談話,闡述了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對兩岸和平統一與兩岸往來的一系列重要政策主張,再次呼籲“雙方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以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
一位曾發起“老兵返鄉運動”的台胞在1982年取道香港進入大陸,從廣州、上海輾轉回到故鄉舟山。
兩岸“三通”從小到大漸成潮流
1987年,台灣當局作出決定,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受到了大陸方面的歡迎。由此,長達38年之久的兩岸隔絕狀態終被打破。此後,盡管兩岸關系發展歷經坎坷,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交流合作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淺入深,逐漸成為滾滾潮流。
1987年11月,常州籍台胞周純娟成為首位獲得大陸方面入境證件的台灣同胞。次年,兩岸人員往來即達43.7萬人次。到2007年,這一數字已增加了10倍,達到480多萬人次。截至2007年底,台灣居民來大陸累計已超過4703萬人次,大陸居民赴台累計超過163萬人次。
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對台八項主張,其中提到應當采取實際步驟加速實現直接“三通”,促進兩岸事務性商談。
20多年來,在兩岸同胞的強烈要求和努力下,兩岸“三通”取得不同程度的進展:
在通郵方面,1989年,兩岸郵件總包互相直封并經香港轉運,台灣方面也通過第三地開通對大陸電報、電話業務。1993年,海協會與海基會簽署協議,兩岸郵政部門正式互辦掛號信函業務。1996年,中國電信與台灣“中華電信”建立兩岸直接電信業務關系,業務量持續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