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1日電/香港《文匯報》今天發表題為“通脹下滑有利今年‘保八’”的社評表示,國家統計局昨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創31個月新低;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3%,創82個月新低。內地通脹下滑,一方面反映了經濟面臨通縮風險,另一方面亦給進一步減息及放鬆貨幣信貸、刺激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大空間,有利於落實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改善民生的政策。由於全球通脹仍可能在美歐大印鈔票情況下重臨,內地應抓住目前寶貴的“時間差”,加大刺激經濟力度,確保完成今年“保八”任務,力爭成為全球金融海嘯中最早復甦和振興的地區。
社評說,金融海嘯導致全球實體經濟快速下滑,國際市場原油、礦石、糧食等基礎性產品價格顯著下降,致使中國此類大宗產品進口價格明顯下降。另一方面,內地經濟減速使內需銳減,如果剔除新春假期因素,1月份的CPI極可能出現負增長。值得關注的是,反映核心CPI的非食品價格同比下降0.6%,是2005年有此項統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而且服務項目價格亦下降0.8%,反映了整體需求降低的趨勢。
社評指出,CPI和PPI雙雙下滑,對於擴大內需、刺激消費、保障和改善民生、提振經濟,將提供更大的宏觀調控空間。物價回落有利於刺激消費,同時,低通脹也有利於降低龐大投資計劃的成本,為“保增長”提供有利條件。在中央提出的提高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引導下,政府應設法創造更多就業職位,並通過補貼中低收入階層、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服務體系,讓民眾放心消費,既改善生活,又刺激經濟復甦。
社評又說,雖然通縮風險臨近,但不可忽視通脹在經濟衰退情況下醞釀。美歐龐大的救市方案,救市需要的資金高達十萬億美元。目前美歐各國庫房空虛,只有靠開動印鈔機來應付。一旦貨幣供應大增至失控,貨幣大幅貶值的惡性通脹便有可能重現。因此,對中國而言,目前面臨通縮的風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如何想方設法趕在新一輪通脹來臨之前,把握目前對刺激經濟的有利因素,加大推行寬鬆貨幣政策力度,努力完成今年“保八”任務,在明年全球可能陷入的滯脹困境中取得主動,是目前中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