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員陳劍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跟過去的六個一號文件是有機銜接,一脈相承的,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三農”政策體系,符合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回顧過去30年,“三農”政策有階段性的特點,改革開放初期更多的是重視經營體制上的,重點解決農產品供給不足的問題。到1998年的十五屆三中全會以後,調整結構,增加收入就成為了重點。”
中國經濟網報道,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一號文件突出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中,農村將發揮著怎樣的支撐作用。
“三農”老問題的新調
糧食連續第六年豐收、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農民工恢復就業情況比預期好,2009年農村經濟交上了不錯的成績單。“但當前農業農村中還面臨著很多新的問題和挑戰。”在2月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說。
城鄉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拉大,農民工就業問題依然嚴峻,農村社保、醫療問題仍待解決。這些“三農”老問題還沒有解決,新問題又在湧現,使得文件內容不斷豐富,雖是老話題但仍呈現出新意。“比如更多的大宗農產品具有的是金融屬性,去年和前年國際農產品市場大幅度的波動,不是供應發生了變化,而是和石油一樣是被金融機構炒作。農產品和石油的價格波動交織在一起,甚至石油價格上漲導致了農產品的價格波動。” 國務院研究室農村司巡視員葉興慶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說。
中央一號文件篇首中指出,面對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促進農業生產上新台階的制約越來越多,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難度越來越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越來越高,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任務越來越重。葉興慶表示,“這四個‘越來越’抓住了當前農業發展的突出矛盾,面對著四個‘越來越’,下一步‘三農’的發展沒有那麼輕鬆。”
城鎮化改革欲破題
值得注意的是,放寬戶籍限制,推進城鎮化改革的內容,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從篇幅到政策的力度上都是空前的。這早在去年底的全國經濟工作會議以及農村工作會議中,都已經發出了明確的信號,這次是進行了實質性的細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央一號文件確實是推進城鎮化的總綱領”。
為什麼這麼重要?陳錫文曾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城鎮化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城鎮化的發展偏重於沿海發達地區的大城市、特大和超大城市的發展,忽視了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二是在城市化過程中,比較注重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建設的美化,但是沒有為農民真正轉為市民提供更多的機會。
葉興慶說:“我國城鎮化的水平46%,達到一般的工業化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還差將近20個百分點,怎麼利用這個空間是中國經濟未來二三十年持續快速增長的動力所在。” “中央一號文件就講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要如何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葉興慶指出,我國長期講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但這次的政策傾向很明確,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為重點。大城市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怎樣把已經進來的這部分人融入到經濟社會體系中,使現在的1.5億進城農民工真正市民化。“中央對此出台了很多政策,對產業轉移、土地政策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傾斜等問題都做了安排,隨著下一步的政策落實,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發展會進入一個黃金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