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2月11日電/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前年開始、原被認定來自華爾街的金融海嘯,最近已被導引成全球貿易失衡所造成的,而貿易所以會失衡又被認為是人民幣匯率低估所致,於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矢言要在人民幣匯率上採取強硬的政策。這明顯是失焦的論述,因為這一波金融海嘯是源於貪婪而非失衡,問題所在地是華爾街而非北京。
美國自1971年貿易出現逆差(赤字)後,至今40年間所採取的唯一做法就是嚴詞指責他國匯率低估,然後以貿易報復迫使他國匯率升值。1971年美國為解決貿易失衡,把矛頭指向歐洲,揚言對進口商品加徵10%的附加稅,迫使德、法等國與美國簽署史密松寧協議(Smithsonian Agreement),各國貨幣旋即對美元大幅升值。美國原擬藉由美元貶值來提振出口,但實際上收效甚微,1970年代美元對日圓、馬克、法郎、英鎊貶值幅度達3至5成,貶幅不可謂不大,但美國貿易逆差反而由1971年的46億美元,擴大至1978年的422億美元。
1984年美國貿易赤字再度飆升,這次美國認為日圓匯率低估是罪魁禍首,於是在次年邀日、歐等國諮商,並簽署了著名的“廣場協議”。這一紙協議簽署後,日圓、馬克、法郎等貨幣又對美元大幅升值,換言之,美元對主要國家貨幣又進一步貶值。估計“廣場協議”簽署一年間,美元又貶值20%以上,隨後在1987年美元進一步貶值,總計在1980年代後期,美元貶值約有4成,但美國貿易赤字並未因此縮小,至1990年貿易赤字已達1千2百億美元。
自2000年以來,美國貿易失衡更為嚴重,美國政府依舊不自我檢討赤字形成的原因,只是一味地迫使他國貨幣升值。
這一回被相中的是中國,因此近年以來美國政府不斷釋出要人民幣升值的訊息,甚至在近日拉高分貝揚言採取強硬政策。事實上,人民幣自2005年8.27元兌一美元升至去年已達6.83元兌一美元,五年間升值20%,升值幅度遠高於日圓、歐元。
其實,從史密松寧協議到廣場協議,早已證明美國這種以迫使他國匯率升值來平衡自家貿易赤字的做法,毫無效果,但美國始終跳不出這個理論的迷思。美國政府在1986年對日逆差擴大時,抨擊日本的情緒用語一點不亞於今天,他們指責日本龐大貿易順差正在造成“經濟混亂”;而當日圓升值,新力公司總裁盛田昭夫買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時,美國朝野深感不安,又說:“日本打算買下美國的靈魂”。美國政府的短視,於此可知。
日本並沒有買下美國的靈魂,但華爾街的貪婪卻出賣了美國的靈魂。這一波金融海嘯,不正是美國華爾街貪婪所造成的嗎?其實美國的金融監理困境,早在“安隆風暴”發生時即已露出端倪,只是美國政府不知虛心檢討,反而把自己的經濟問題責諸他國,終於釀成更大的金融海嘯。更令人遺憾的是,華爾街並沒有從金融海嘯得到教訓,在闖下大禍之後,仍可心安理得地發放高額紅利,估計去年所發放的紅利比2008年高出60%。試想,當歐、亞數十億民眾無辜被捲入金融海嘯、財富一夕蒸發,華爾街的肥貓們卻依然坐領高薪,於心何安?月前華爾街四大巨頭到國會調查委員會作證時,不但為發放高額紅利辯護,並且拒絕對於造成金融海嘯道歉。華爾街巨頭們的反應,匪夷所思,也令人憂心,若這個貪婪的慣性不改,即令人民幣匯率升值,恐怕也阻止不了接下來經濟災難的持續發生。
美國政府這40年來對貿易失衡的反應全然是發自愛國情緒,不論史密松寧協議、廣場協議,或今天迫使人民幣升值,皆是同樣的情緒使然,一切問題皆責諸他國而不會反求諸己。亞當斯密在所著的《道德情操論》一書中曾探討愛國情緒對經濟的影響,他說:“因為我們的愛國情懷,所以我們對鄰國的繁榮富強總是充滿猜忌和嫉妒,因為沒有那個君王敢指望鄰國會以正義對待自己,所以有了以牙還牙的理由。”這番話深刻地說明了美國政府這些年來如此非理性的原因,但亞當斯密認為各國應摒棄嫉妒和仇恨,彼此在工業、商業上競爭,不僅要盡力超越他國,還要本著友好的原則促進彼此繁榮。這番如暮鼓晨鐘般的警語,值得美國政府及人民深思。
全球經濟的危機仍未過去,證諸近40年的歷史,這絕不是匯率問題,也不是貿易失衡問題,而是源於國際瘋狂的熱錢使然,瘋狂源自貪婪,華爾街的貪婪慣性若不根除,美國的金融監理若不得到改善,可以預期的是:世界經濟將會永遠在動盪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