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周刊5月31日刊封面圖片。 |
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本期《時代周刊》封面文章介紹了當前最流行的社交網站Facebook在積極倡導公開性(openness)時,應如何面對網站用戶的個人隱私。兩者間應達到怎樣的平衡將成為人們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爭論的熱點。
據稱在Facebook上活躍的社交用戶有5億之眾。若他們組成一個國家,那將是世上人口第三多的國家。此外,瀏覽互聯網的每4人中就有1人以上不僅有Facebook的帳戶,而且常在不到30天內再次訪問它。
哈佛大學本科生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6年前創設Facebook網站的本意只是讓常春藤聯盟高校(Ivy League)學生間相互認識的一種手段。但它現已成為網絡上的超級大國。微軟讓每個人能方便地使用電腦;Google有助於人們搜索信息;YouTube能讓人們在網上娛樂;但Facebook確比其他類似網站有更大優勢,它使用戶對Facebook會有情感上的投資。它能讓用戶微笑,發抖,給用戶拍照後供今後在線觀賞。凡此種種都是在網絡上首次出現。
如此多人對因在Facebook上交流而感到愜意,是代表了當今文化的巨大變化,特別是用戶中有28%是年齡超過34歲的人群,這意味著人口結構上的最快變化,它改變了社會的DNA,讓人們更習慣於開放。
但Facebook運作基於如下矛盾的現實。人們通過它不僅能享受交流帶來的友善關係,而且它還指望用戶在線播發交流內容來賺錢。用戶在Facebook上經歷的情感是真誠的,他們提供的信息構成網站內容的基礎。
Facebook用戶究竟是否願意讓其他人分享個人情感信息,對網站的成功運行至關重要。公司此前一直在勸阻用戶讓其他人分享過多個人情感信息,但在有許多人抱怨後,它也就停止了干預。正因如此,Facebook現在想要通過嚴肅討論,努力找到有關隱私和開放性的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