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志傑 |
在航空管制領域醉心自主研發,面對外國技術封鎖,空軍裝備研究院陳志傑少將請纓攻關———
他們獅子開大口,咱們自己幹!
陳志傑,15歲參加高考,以考區第一名的成績被空軍導彈學院錄取,28歲開始接觸航空管制領域,33歲被國家空管委聘任為首批全國空管總機技術專家,是中國空管事業的拓荒者。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國家發明專利5項。
你知道嗎?以這一刻為例,在我國千萬餘平方公里的空域,正在飛行的飛機就有上千架。數據顯示,中國的空中交通量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
這麼多飛機,飛到哪?何時飛?究竟是哪一只無形的手在編織著這張密而不亂的空中運輸網?
這一切,都有賴於“空管”。從過去一名管制員只能指揮幾架飛機到有效指揮世界第二的航空運輸———中國空管總體專家、空軍裝備研究院某所副所長陳志傑少將,帶領他的團隊開創了新中國航空管制的新局面。對此,陳志傑的感慨是:“高價買不來現代的空中管制,自主創新才能贏得跨越的機遇。”
手工操作時期,把嗓子都喊啞了
陳志傑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了30年空管建設之路。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民用航空事業呈迅猛發展趨勢,特別是滬杭、京津、珠三角地區,軍事飛行和民航飛行在空域協調、空域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然而那時,我國除少量引進國外空管系統外,絕大部分地區均用手工作業方式進行空中管制,“一張地圖、一把尺子、一支鉛筆、一個話筒”是當時空管員的真實寫照,這種手工操作模式效率非常低,一名空管員只能指揮兩三架飛機。“把嗓子都喊啞了。”當過空管員的老同志說。
為了安全,飛機就必須保持足夠大的間隔,水平距離要在150公里以上,垂直距離要在1200米以上,嚴重制約了航空事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