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珠江上的海心沙小島正悄然進行著最後的粧扮。
新華社的特稿指出,50天後,一場創意非凡的“水上開幕式”將點亮廣州的夜空,這顆鑲嵌在珠江上的明珠將成為世界矚目的中心。
廣州,這座建城2200年的城市,正滿懷著激情、雄心與期盼,用最美的姿態向亞運敞開懷抱。
廣州準備好了
2004年7月1日,當亞奧理事會主席法赫德宣佈廣州獲得2010年亞運會主辦權時,世界的目光曾聚焦於此。50天後,當來自世界各地的賓朋歡聚廣州時,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座充滿激情與動感的亞運之城。
隨著8月31日廣州亞運城正式竣工移交,亞運會的70個比賽和訓練場館將在本月內全部交付使用。
“雲山珠水”、“飄逸彩帶”、“極核旋風”……廣州亞運新建的12個場館中,嶺南文化元素展現得淋漓盡致。亞運城運動員村、主新聞中心、國際廣播中心等各大主體功能區正在移入物資、安裝設施和內部裝修,其他場館及配套設施也已全面進入調試整改階段。
9月10日,廣州亞運會總指揮部正式成立,亞運會的48個競賽場館團隊全部就位,16個獨立訓練場館團隊以及運動員村、火炬傳遞等31個非競賽場館和專項工作團隊也已組建完畢。經過緊張的培訓、演練和測試,各團隊將以最好的狀態迎接亞運會。
一次次嚴格的場館測試賽也接踵而至。據廣州亞組委副秘書長、競賽部部長田新德介紹,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安排了47項測試賽和專項測試。截至目前,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共舉辦了馬術、田徑、帆船等42個項目的測試賽。通過測試賽的“實戰”演練,檢驗了指揮體系,加強了人員磨合,考驗了應變能力。
廣州亞運會的開、閉幕式,將打破以往在體育場館舉行的慣例,於珠江上的海心沙小島亮相,氣韻生動。目前,亞運會開閉幕式製作團隊已經進駐海心沙場館開始排練。璀璨的珠江夜景、炫目的“小蠻腰”、燈火輝煌的珠江新城等廣州城市的新地標,都將作為開幕式的背景,與文藝表演和珠江巡遊一起,演繹“一江歡歌”,向世界“呈現美好未來”。
作為亞運會開幕前最重要的序曲,亞運火炬傳遞路線已揭開神秘的面紗:10月9日將在北京天壇採集火種,次日在廣東省中山市進行第一站傳遞;並突破原定只在廣東省內傳遞的界限,增加在哈爾濱、長春和山東海陽進行展示性傳遞。
賽事、場館、安保、交通、接待等各項工作正按時間節點穩步推進。車輛單雙號限行演練逐漸讓市民適應“為亞運讓路”;5.5萬名民警進行各類安保實戰演練,確保“平安亞運”;分佈在場館和城市各個角落的幾十萬志願者,用微笑和服務詮釋“一起來,更精彩”……
“亞運效應”初步顯現
開啟亞運之門、進入“亞運時間”的新廣州,天更藍、水更清,城更美、路更暢。在城市面貌優化的背後,是廣州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是更文明、更和諧的社會風尚,“舉辦一屆出色亞運會”的承諾因此更有底氣。
體育盛會對一座城市的改變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經濟的拉動作用。自2004年廣州成功“申亞”以來,在6年籌備期間裡,廣州累計投資2200多億元進行亞運會相關配套設施建設,這成為拉動廣州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廣州市統計局綜合預測,廣州對亞運會的投入包括城市交通、基礎設施、信息通訊、生態環保等工程建設,預計籌備期間平均每年將拉動廣州GDP增長0.56個百分點。
據廣州市社科院產業經濟與企業管理研究所所長尹濤預測,亞運會期間,估計將有15萬人次的海外遊客來到廣州,額外為廣州帶來約8000萬美元的旅遊收入;國內遊客和觀眾將達50萬人,額外為廣州帶來約10億元的旅遊收入。
更重要的是,亞運會的舉辦,將極大地提升廣州在世界旅遊市場上的形象。尹濤說:“廣州投下鉅資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交通,整治污染,改善水質,建成無線網絡城市,旅遊行業升級接待設施等,都將為提升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礎。”
隨著亞運會的臨近,體育用品、體育服務消費需求日益增加。以亞運為主題的商貿、文化、旅遊活動方興未艾,體育盛會對於啟動內需的刺激效應越來越明顯。亞運會對於城市產業結構提升的推動作用,給廣州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提供了高速發展的良機。
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表示,廣東將充分借勢亞運會的聚集效應和品牌效應,精心策劃、組織系列配套活動,促進旅遊、商貿、會展、通信、體育等產業的發展。
在拉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亞運會正在更深層次上改變和提升市民的素質,進而提高整個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數。在“亞運廣州行”微笑日、禮讓日、清潔日、互助日等一系列活動中,廣州市民營造出日益和諧文明的城市氛圍,掀起一場文明總動員。
隨著亞運腳步的臨近,“亞運效應”正在多方顯現,各種有形、無形的“亞運遺產”將成為亞運會給予東道主最好的饋贈。
|